当代中国民乐鉴赏心得.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民乐鉴赏心得   民乐合奏欣赏心得   中国乐器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造型精美,古色古香;且品种繁多,中国各民族的乐器约有近五百种。每件乐器都能发出美妙的东方民族的乐音,令世人为之瞩目、神往。   我们把由多种乐器演奏,不论是齐奏型织体还是多声部型织体的演奏,称为合奏。民乐合奏实用性强,绝大部分和人民群众风俗生活结合在一起。如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等活动,都有民乐合奏的存在。合奏乐的种类有如下几种:宫悬乐、丝竹乐、吹打乐和民族管弦乐。其中宫悬乐按中国古代的乐器悬挂制度而得名,包括编钟编磬,代表作有编钟乐《楚商》等。   “丝”和“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如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如笛、箫、笙等。丝竹乐值得是用竹制吹管乐器与弦乐器的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丝竹乐合奏具有“柔、细、轻”的音乐特征,其包括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等。江南丝竹乐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和《四合如意》是其八大名曲。   吹打乐合奏是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其包括苏南吹打、浙东吹打和山东鼓吹等;而民族管弦乐是由吹、拉、弹、打四类乐器结合而成的大型合奏形式。其中吹管乐器有梆笛、曲笛、笙、箫、唢呐等;拉 弦乐器有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等;弹拨乐器有柳琴、琵琶、阮、扬琴等;打击乐器包括各种鼓、锣、钹等。代表作有《将军令》等。中国民乐合奏曲目繁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等。在之前的中学音乐课上就曾经欣赏过《春江花月夜》。尤其是在高中学习了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后,光是见到这个标题就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共三十六句,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在线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城画卷,同时寄寓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将真事儿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形象之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堪称千古绝唱。而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原意表达一位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改变后的乐曲主题有所改变,成了描绘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的山水乐曲。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全曲中没有一件乐器是从头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气呵成,并无断线之感。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   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其中,第八段桡鸣远濑和第九段诶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这两段旋律基本相同,主要以两小节一为单位的音型加以递升、递降式的模进,音乐从轻、慢开始,渐渐加快速度、力度,形成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起伏,情绪也越来越欢快、热烈,最后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在月移星稀、夜色深沉之时,江中游舟纷纷尽兴而归,橹声、水声混成一片的此起彼伏的生动情景。高潮以后,这一乐段也以合尾乐句结束。   第十段尾声,归舟远去,万籁俱寂,由琵琶、二胡、大胡和箫奏出十分优美的旋律,这也是合尾乐句的变化。夜深了,欢乐喧闹的春江现在变得那样地宁静和美丽,惟有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