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6 考研 资料分享
《中国新闻通史》刘家林
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概论
起源:
源于“ 商周之际”、”尧舜时代” 、”春秋”;
源于汉代;
源于唐代(最可信) “报状”;
第一章 唐代的官报
一、“开元杂报”(最古老的原始报纸,无实物)
唐末 孙樵《孙可之文集》 最早的记载史料 “邸报”
“唐人雕本”不大可信 “手写传抄”较可信
二、“报状”与“状报”
都是唐代朝廷传播政令及政事动态的最早的原始形态的报纸
“报状”“报”即朝廷发布、传报政事的“官文书”,具有唐王朝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
形成第一级“报状”,第二级的“进奏院状报”
三、“邸”与“邸报”
唐代的邸叫“进奏院”,与藩镇制度分不开,是藩镇与朝廷间的联络机构,一直到宋末;
主持官员都是节度使派往的大将或亲信,叫“进奏官”、“邸官”;
“邸报”一词在唐代及五代尚未出现,最早见于北宋人的诗文集中。
四、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
简称“敦煌邸报”,公元887 年,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张夷从唐僖宗的“行在”凤翔发往沙州的
一份“状报”
第二章 宋代的官报和小报
一、宋代的官报
朝廷准备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都由“门下省“编定;
“给事中“负责审核,称为“判报”,后交“都进奏院”发出;
每日、5 日、10 日或一月发报一次,手抄为主,镂版为辅 ;
这种由中央政府统一编辑和直接发行的官报制度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宋代“邸报”官员阅读,普及民间,流布开来,当时政府官员、士大夫阶层读报已成习惯;政府对其 控
制很严,对邸报登载的内容有很多规定和限制;对他的传发也制定了严格的审查和发布制度
二、宋代的“小报”
1、“小报”滥觞于北宋中期,并无“小报”之名,冒名“朝报”发卖;
2 、有手抄的“别录单状”,也有印刷出版的“印卖都市”
3、有影响大,传播面较广的“摇动众情,传惑天下”
4 、一产生就受到朝廷的严厉禁止,到后来愈禁愈盛,至北宋末年仍盛行不衰
小报的特征:“小纸书之,飞报远近”
(宋代的邮驿制度也很完善)
明清两朝时有出现,称为“小本”“小钞”或“报条”
第三章 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报房《京报》
1
96 考研 资料分享
从唐代开始的邸报制度至元代中断
一、明清两朝的官报
官报称为 “邸报“,还有”邸钞“、”阁钞“、 “京报”等别称。
“都进奏院”取消,朝廷改设“通政司”及“提塘”制度。
明代的官报以手抄为主,崇祯十一年,普遍采用活木字版印刷,使大量复制、大量发行成为可能。
清朝基本沿袭明朝的发报制度,先由内阁发布消息,再由各省总督、巡抚派驻京城的“提塘官”转抄、传
送与各省,也称“塘报”。由内阁发的称“宫门钞”,由各省督抚衙门抄发的称“辕门抄”。
清末,出现了活字印刷的新式官报。戊戌变法时期,成立“官书局”,出版《官书局报》和《官书局译报》;
黄遵宪、梁启超、汪康年等维新人士主办的上海《时务报》。正式出版新式官报,当推《北洋官报》为最早,
发行很广,影响很大。
二、明清两朝的报房 《京报》
当时政府允许公开出版的民间报纸, “《京报》本身是“邸报’翻版,只不过后者为朝廷所主持,前者为
民间经营”。
有了比较固定的报头,成为一种类型报纸的专名。
已脱离了朝廷邸报传报范围和传报组织系统,性质类似于南宋的“小报”;
民办的《京报》报房始于16 世纪的明代中叶。明思宗时,北京的何光烨以“送邸报为业”,这是中国历史
上最早的有姓名可考的职业报人。
现知清代最早最有名的民间报房乾隆年间北京的 “公慎堂”,“聚兴”报房历史最悠久。铁老鹳苗胡同
一带成为清末民间报房及报纸出版发行的中心 。
先有手抄的“白本报房”,后又印刷的“黄本报房”(有封面、有报头)。
一般为日刊,相当于今日的晚报。内容为宫门钞、 上谕、章奏三大部分。
京外发行和外省发行,由专门的送报人送至各地。还可由信局递送(“良乡报”)。
第二编 中国近代的新闻事业
第一章 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及教会在华办报活动
一、马礼逊等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近代第一种中文杂志
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 马礼逊成为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梁发与《察世俗》 书籍的雕刻多出自梁发之手,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程班】题12-优秀作业 by E037 麟趾.pdf
- 【答题班】题17-优秀作业 by V0310 某航.pdf
- 【全程班】题12-优秀作业 by E059 五九.pdf
- 【答题班】题17-优秀作业 by V0807 Piggy.pdf
- 【全程班】题13-优秀作业 by E051 陈曦.pdf
- 【基础卷简答5+论述5】1110冲刺班在线第二次模拟考讲评 by 强哥.ppt
- 【全程班】题13-优秀作业 by 线下班 良生.pdf
- 06 理论建构与研究设计实例.ppt
- 09.07 当前我国媒体传播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受众为视角强月新.pdf
- 09.08 模式特征与问题微信舆论监督研究靖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