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旅游业心得体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荔波旅游业心得体会   浅谈荔波旅游经济发展   摘要:旅游业是关联带动作用很大的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拉动内需,为众多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本文针对荔波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考察/探险旅游等的经济发展分析,为提高我县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荔波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以便同心协力拉长旅游产业链,开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这需要各方面加强沟通,形成共识,着力抓好全社会各方面旅游资源的整合,将各行各业,各景区蕴藏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形成旅游发展力。近两年来,荔波县旅游局按照“三个有利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构建和谐农村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地处黔南边陲,位于地球东经107°37′至108°18′、北纬25°7′至25°9′。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州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是全省三大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荔波综合。   荔波作为旅游区的龙头。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摄氏度,无霜期283天,是一个天然大温室。年降雨量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如春,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块神秘的土地。   荔波旅游开发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荔波逐显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越来越多的都市市民选择休闲的时间,走进荔波,放松自我,尽情地享受荔波的美丽风景和乡土风情。   荔波风景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二零零二年全县直接从事风景旅游业的人数达186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8310人,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二零零二年全县旅游间接收入将达5000万以上,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继矿产业之后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一、行政、交通概况   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59公顷,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五十三点九六。辖6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170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近17万人。   荔波地处黔桂交界处,目前交通四通八达。西有独山至荔波二级柏油路,至独山接贵新高等级公路达贵阳。东有荔波至环江县德胜,达柳州的一级公路。北有四级公路经三都达凯里,里程205公里。南有荔波至南丹达南宁公路,里程410公里。小七孔景区距贵州麻尾火车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线荔波机场建在县城东,距县城仅13公里。机场在“十五”期间建成后,开通航线为荔波的交通和旅游带来极大方便,也为荔波的经济快步发展提供十分优越的环境与条件。   二、文化资源   荔波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在XX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居于这块神奇土地的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荔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世居于这块秀美土地上的布依、水(来自:写论文网:荔波旅游业心得体会)、苗、瑶、汉等民族,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长期以来,民族的花灯表演、山歌对唱、吹笔管、打粘粑、赛龙舟、爬刀山、跳芦笙舞、陀螺赛、打猎舞等,至今仍很好地传承。热烈诙谐的布依族婚礼中的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令人倍感新奇,乐于探究寻趣。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的扩大,这些民俗没有被很好的保存,渐趋消亡!   新中国成立后,荔波文化走向了新的历程。全县小学、中学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文学创作、文化艺术、群众体育、广播电视取得了较大成绩,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建国50年来,荔波工农业发展和科技等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也体现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水电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兴建,农业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和交通、电讯、旅游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城镇建设具有独特风格,民族手工艺品设计精美,充分地展现了荔波文化丰富多彩的特色。   三、自然资源   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处于桂林—贵阳—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内。风景名胜区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喀斯特形态多种多样,锥峰尖削而密集,洼地深邃而陡峭,锥峰洼地层层叠叠,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奇特景观。   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沿河风光带组成,面积平方公里。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