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本科国际法-第七讲.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海洋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海洋内水 第三节 领海 第四节 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第五节 公海及其他海域 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 第一节:概述 一、海洋法的发展 二、海洋法的编纂 三、九大海域的划分 一、海洋法的发展 1、古代——在古罗马时期,海洋曾被视为“共有物”。 2、中世纪——意大利、希腊城邦国家将海洋视为“无主地”,并抢占海洋为领地。在中世纪后期,西班牙与葡萄牙瓜分了整个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了海上割据局面。 3、近代——荷兰学者格老秀斯提出了“海洋自由论”,英国政府按其理论在国内法中首先确立了“领海”和“公海”制度。 4、现代——二战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与海洋强国围绕海洋权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 二、海洋法的编纂 有三次会议特别重要: 1、1930年,在国际联盟主持下召开的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起草了《关于领海地位的条款草案》。 2、1958年,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的日内瓦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了《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大陆架公约》、《公海公约》、《捕鱼及公海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3、1973年-1982年,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签订。 该公约在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首次确定了12海里领海规则; 2、首次确定了专属经济区制度; 3、首次确定了“用于国际航行海峡”制度; 4、首次确定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三、九大海域的划分 1、海洋内水; 2、领海; 3、毗连区; 4、专属经济区; 5、大陆架; 6、公海; 7、国际海底区域; 8、用于国际航行海峡; 9、群岛水域。 第一节:海洋内水 一、海洋内水的概念及地位 二、基线 三、海湾 一、海洋内水的概念及地位 海洋内水,指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其包含了海港、内海湾、内海峡等内容。 海洋内水的地位: 其一,沿海国对之享有主权; 其二,但沿海国必须允许“避难船舶”进入海洋内水。 二、基线 基线,指沿海国确定各类海域的一条“起算线”。 其也是沿海国海洋内水与领海的分界线。 基线的确定方式: 其一,正常基线; 其二,直线基线。 关于“九段线”的纷争 九段线,指中国政府官方地图上所标示的,显示我国在南海区域疆域范围的九条断续线。 学界围绕“九段线”的涵义及性质有不同的见解: 1、中国的边界线; 2、中国的历史性水域线; 3、中国的岛礁领土归属线。 三、海湾 1、国际法上的“海湾”,指以水域面积大于以封口线为直径所划之半圆面积的海湾。 2、内海湾,指沿岸同属一国,其封口线宽度小于沿海国所宣布领海宽度两倍的“国际法上海湾”。 3、历史性海湾,指沿岸同属一国,其封口线宽度大于沿海国所宣布领海宽度两倍,但沿海国长期对之行使主权,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海湾。 第三节:领海 一、领海的概念及范围 二、领海的法律地位 三、无害通过制 一、领海的概念及范围 领海,指沿着国家的海岸,受沿海国主权支配和管辖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领海范围受四要素影响: 1、基线; 2、宽度; 3、外界; 4、相邻相向国家间领海的划界。 二、领海的法律地位 (一)领海属于沿海国的领土,沿海国对之享有主权。 (二)领海主权受两个因素的限制: 其一,无害通过制的限制; 其二,《海洋法公约》对领海内管辖权特殊规定的限制。 三、无害通过制 无害通过制,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安全、和平、良好秩序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不停地穿越沿海国领海,而无须事先请求,得到批准。 无害通过制对沿海国的要求 1、在沿海国指定的航道中穿越; 2、连续不停; 3、潜水艇必须“上浮水面、展示国旗”; 4、不适用于飞机; 5、不损害沿海国利益,并遵章守法。 无害通过制对沿海国的要求 1、不阻拦; 2、不收费; 3、不歧视; 4、公告险情。 第四节: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一、毗连区 二、专属经济区 三、大陆架 一、毗连区 1、毗连区的概念及由来; 2、毗连区的性质与宽度; 3、毗连区的法律地位。 (一)毗连区的概念及由来 毗连区,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定范围内,为了就海关、财政、卫生、移民等事项行使管辖权而设置的一个特殊区域。 毗连区制度源于1736年英国的《游弋法》。 1958年《领海及毗连区公约》正式确立了统一的毗连区制度。 (二)毗连区的性质及宽度 在1958年的《领海及毗连区公约》中,毗连区实际上属于公海的组成部分,其宽度为从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在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毗连区成为了沿海国专属经济区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宽度为从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24海里。 (三)毗连区的法律地位 毗连区不是不属领海,也不属公海,其为沿海国就特定事项行使管辖权而设置的区域,其实质是沿海国的特殊“执法区”。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