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4压缩格式的数字视频传输技术研究_毕业论文.doc

基于H.264压缩格式的数字视频传输技术研究_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基于H.264压缩格式的数字视频传输 技术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三车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设计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所学专业 计算机 职称 高级实验师 完成期限 2009年2月5日至2009 年5月 15日 一、论文(设计)主要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内容: 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H.264压缩格式的数字视频传输技术。包括三大部分: 1、H.264视频压缩标准及其编解码的分析; 2、基于H.264的视频传输抗误码技术的研究: (1) 数字视频传输技术 ; (2) 基于H.264的抗误码技术的研究; (3) 应用设计及结果分析; 3、H.264视频流传输模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一份; (2)不少于2000汉字的与本专业有关的翻译资料一份; (3)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表一份。 三、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2009年2月16日起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2009年3月6日前交论文开题报告 2009年3月9日起做毕业设计 2009年4月20日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2009年5月5日开始写毕业论文 2009年5月22日提交毕业论文 河南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基于H.264压缩格式的数字视频传输技术研究 学生姓名 田利乐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20051014316 指导教师姓名 白林峰 所学专业 计算机 职称 高级实验师 完成期限 2009年2月 5日至2009年5月22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各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宽带Internet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尤其是第三代移动网络和未来的带宽无线网络的使用,使得多媒体通信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因此,各种视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广大科技人员的关注。由于信道噪声的影,视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改变或丢失,这种传输误码会一导致视频重建质量严重下降。因此视频传输中的抗误码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AVS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AVS视频当中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来达到高效率的视频编码,包括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和嫡编码等。由于包含了目前最新的视频压缩技术,从压缩效率比较:AVS与H.264/AVC相当,是MPEG-2的两倍以上。AVS适用的范围有数字地面电视广播(DTTB)、有线电视(CATV)、交互存储媒体、直播为卫星电视、分组网络的多媒体业务(MSPN),实时通信业务(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等)等等。 视频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主要有MPEG系列标准和H系列标准。。目前,MPEG系列标准主要包括:MPEG-1、MPEG-2、MPEG-4、MPEG-7等。它主要应用于视频存储(DVD)、广播电视、因特网或无线网上的流媒体等。H系列标准是由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制定的视频压缩标准,包括H.261、H.263以及H.264/AVC。它主要应用于实时视频通信领域。 三、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H.264标准及其编解码的方法; 2、研究视频传输技术; 3、研究H.264的抗误码技术。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分析H.264标准及其编解码的方法找出更好的数字视频传输方法。分析现有数字视频传输技术,找出适合H.264标准的技术。并研究H.264的抗误码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 沈兰荪,卓力,田栋,汪孔桥.视频编码与低速率传输[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7-50 [2] 黄贤武等.数字图像处理与压缩编码技术[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449-456 [3] 毕厚杰. 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一H.264/AV[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钟玉琢等.基于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国际标准[M].科学出版社,2000:14-36 [5] 沈兰荪等. 视频编码与低速率传输[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6] 艾达,常义林,罗忠等.基于对象的H.264视频编码抗分组丢失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3(4):524-528. [7] 齐谊娜,徐海龙,王晓月.H.264与MPEG一4压缩编码标准的分析与比较[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1720-1722 [8] 魏聪颖等.基于实时流媒体传输系统的H.264组包算法研究.计算机科学,2007(34):41-44 [9] 王健,毕厚杰.H.264视频编码传输的QoS特性分析[J]

文档评论(0)

weidamei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