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三编第九章.pptVIP

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三编第九章.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概念与小说发展脉络 二、志怪小说分类 三、志怪小说艺术 四、志人小说分类 五、《世说新语》内容与艺术 中国小说概说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遗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分别被称为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一、小说的概念与我国小说发展 1、“小说”概念: 1)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庄子认为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不是文体概念。 2)东汉初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首次具备了文体上的意义 。 3)班固《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他著录“小说家”书十五种,惜已亡佚。但从班固论述看,这些“小说”大概指来自民间的传闻轶事,与后代作为文学创作的一大部类的小说不完全相同。 2、我国小说发展脉络 二、志怪小说分类 志怪小说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分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神异传》、张华《博物志》。 2、鬼神怪异。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托名陶潜《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三、志怪小说内容、艺术 1、内容:志怪小说内容驳杂,神怪迷信的内容固然不少,但其中也保存了一些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就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 1)抨击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如《搜神记》中《三王墓》教材P154 、《韩凭妻》P312、《东海孝妇》等。 2)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包括爱情婚姻生活。如《搜神记》中《董永》教材P155 、《紫玉》P313 ;《搜神后记》中《白水素女》;《幽明录》中《刘晨阮肇》;《列异传》中《谈生》;《续齐谐记》中《清溪庙神》等。 3)表现了人民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如《博物志》中《八月浮槎》教材P156 ;《搜神后记》中《阿香推雷车布雨》教材P156等。 4)不怕鬼神、勇斗妖怪的故事。如《搜神记》中《宋定伯捉鬼》、《李寄斩蛇》等。 《东海孝妇》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 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zé)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当时石崇有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 《李寄斩蛇》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