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变性玉米淀粉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引发的行政讼案.DOC

由变性玉米淀粉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引发的行政讼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变性玉米淀粉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引发的行政讼案 [案情] 1988年9月15日赵全营厂(甲方)与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所提供的技术,进行长期合作,开发变性淀粉的生产。合同约定:(1)乙方提供技术与甲方合作,乙方每年按产品总销售额的1.5%收取科研费用,期限为投产后连续5年;(2)装置能力为2000吨/年。生产醋酸淀粉和其他品种。前者主要用于纺织轻纱施胶,后者根据市场需要确定;(3)合同生效后乙方在3个月内向甲方提交工艺流程`设备平面布置和设备清单,半年内提交工艺配套和其他相应技术文件,争取1989年上半年投产;(4)乙方负责提供生产技术工艺参数和分析方法,并进行经常性的现场服务,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更新产品品种和牌号。 1988年12月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向赵全营淀粉厂提交了设计说明,该设计说明中指出:本装置规格为年产2000吨变性淀粉,品种为醋变醋酸淀粉或其他变性淀粉。按醋变醋酸淀粉进行设计,采用湿法工艺进行生产。所谓湿法工艺是指将淀粉悬浮液在一定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与不同的化学试剂反应。根据试剂的种类,用量和反映时间的不同即可生产出一系列不同品种和不同牌号的变性淀粉。本装置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湿法工艺反应条件缓和,产品为固态粉状,可经洗涤除去杂质和副反应产物,产品质量易于得到保证。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酸化,酯化,离心洗涤和气流干燥四道工序。 1989年赵全营厂方经人介绍与曹坤的原技术合作者邓学经相识之后,在研制氧化淀粉时从邓学经之处,得知了用过硫酸铵作氧化剂,用气流进行干燥的技术内容。1990年2月20日赵全营厂与北京新型建材总厂销售氧化淀粉200余吨。 曹坤等自1984年开始研制氧化淀粉,并于1987年开始向北京新型建材总厂销售该产品。 1988年12月27日曹 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变性玉米淀粉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在其说明书摘要中曹坤指出:变性玉米淀粉制造方法属于天然高分子改性淀粉技术将1:15的氧化剂水溶液雾化后与玉米淀粉反应,再经糊化第二次改性即成为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除具有投资小、设备简单、成本低外,用该方法生产玉米变性淀粉具有溶解性好、黏结性强、迁移性适度、防霉,加入量小和无氯、钠有害物质等优点。该专利申请的饿独立权利要求为“一种变性玉米淀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15的氧化剂水溶液按比例喷入到搅拌罐的玉米淀粉中,反应1至2小时后关入到双层油浴釜中糊化,糊化温度为80—120%,时间为1.5— 2.5小时,氧化剂可以是过硫酸铵、十二烷基磺酸纳、过氧化氢的混合物,也可以是三者之一。”该专利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投资少、产品成本低、加入量少、溶解性、黏结性、流动性好和冷热性稳定及迁移性适中的改性玉米淀粉生产工艺。 1991年3月9日,中国专利局向申请人曹坤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出:查美国US—4373099的实施例1及2和权利要求书都已公开了采用过硫酸铵及过氧化氢的方法,根据专利法第22条规定,此申请缺乏创造性。鉴于上述情况,此申请案是没有被批准的前景的,建设自动撤回。1991年7月5日申请人曹坤针对第一次审查意见书,陈述如下:本发明的关键特征是可以采用的氧化剂是过硫酸铵、十二烷基磺酸纳、过氧化氢三者的混合物或三者之一,用本方法的氧化剂所制备的玉米淀粉产品成本低,加入量少、溶解性、黏结性、流动性均比目前市场销售的产品好,这是本发明的关键,也是发明点所在。曹坤同时指出,US—4373099其生产采用的是阴离子湿法连续生产工艺,而发明则采用干法生产复合改造工艺。由于采用了干法工艺,即雾化加入氧化剂用夹层锅进行油浴和烘干,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设备简单,不用事先调整悬浮液,不用气流烘干,投资少、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申请符合专利法第22条的规定, 具有创造性。1991年11月27日曹坤的专利申请被审定公布,1992年4月15日被授予发明专利权,专利权人为曹坤。1992年5月14日曹坤以发现赵全营厂有关人员从其原技术顾问邓学经处得到其生产工艺,并发现赵全营厂生产销售的淀粉从外观颜色、使用情况、检测报告等与其产品相似等理由,认为赵全营厂侵犯其专利权。请求北京市专利管理局进行调处。 北京市专利管理局认定,赵全营厂生产氧化淀粉的工艺方法与曹坤的专利方法并无实质区别,已构成专利侵权,并依照专利法第60条的规定作出(92)京专二字第013号(77)处理决定,责令赵全营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曹坤经济损失101181元。赵全营厂不服,向北京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赵全营厂诉称:1988年9月15日我厂与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员签定了开发生产变性玉米淀粉技术合作合同,1988年11月化工研究院为我厂设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