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同志主要事迹汇报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资料 word完美格式 孙家栋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孙家栋同志主要事迹材料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42年6月,13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该校是一所四年制的专科学校,孙家栋一门心思学好本事,实现建高楼、修大桥的理想。1948年9月,18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适逢哈工大增设汽车专业,造汽车似乎比修大桥更有意思,他便转入了汽车系。还没碰到汽车,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前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规定,每年各科考试成绩都获得5 分的同学,毕业时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质奖章。1958 年,孙家栋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学了7 年的飞机发动机专业,孙家栋本以为会和飞机打一辈子交道,没想到1958年4月20日,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从事导弹研究。此时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启动之时,我国培养的这批留苏学生,有1 / 3 被调到这里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在从事导弹研制的9年历程里,孙家栋参加了仿制苏联援助导弹的技术攻关,并随东风一号导弹试验队赴基地参加了发射任务。发射成功后,现场指挥发射工作的聂荣臻元帅激动地站起来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军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参加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任务时,由于控制系统失稳,导弹刚刚起飞就坠毁在导弹发射台附近。孙家栋经历了故障查找、故障分析和方案设计改进的紧张工作。他参与了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导弹的发射试验任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次成功,对于中国的导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不仅掌握了导弹研制的关键技术,并且系统地摸索总结出了导弹研制的科学规律,提出了必须强化总体概念,设计方案必须在可行性论证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可靠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从此,导弹研制的队伍趋于成熟,总体设计的技术逐渐被掌握。1964年7月,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并且挑起了导弹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的重任,主持了导弹总体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工作。之后,孙家栋又升任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其主任是著名导弹专家屠守锷。   正当孙家栋事业有成、业绩红红火火之际,1967 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已是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孙家栋,再一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领域,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8岁。   1967年,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对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设计和研制工程管理,完成了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的任务。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腾空而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此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余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设计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xx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替孙家栋捏了一把汗: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已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孙家栋的辉煌历史必会受到影响。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xx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揭幕时,来到孙家栋面前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孙老,你是身经百战啊,你辛苦了!”   航天系统工程“要依靠发挥集体智慧”   1967 年,经钱学森推荐,38 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科学院的同志们已经对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为加快研制进度使卫星研制工程化,孙家栋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