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理之人观后感大全
01
伍迪艾伦用片子里的前三句问句讲完了整个故事的动机和寓意:
1,「康德说,人类的理性,总被无法解决也无法回答的问题所困扰着。好吧,所以,我们这到底是在说什么?道德?选择?生活的随机性?美学?或是谋杀?」
好吧,开头就把本片的剧情归纳总结了一番:
a.人们对外,用理性语言输出的道德理论,并不一定是人类这个复杂的生物存在真正的约束自己的道德标准,当真正的抉择时刻来临,与头脑中理想中的有理之人相比,细胞核中亿万年来刻录下的生物本能往往才是最终的胜者,人类能做的选择又到底有多少自由度呢?
b.无论《赛末点》中的那枚戒指,还是本片的那把手电筒,都是伍迪艾伦人生充满了巨大偶然性这一观念的具体化物。没有人能完美控制世界发展的每一细节,毕竟休言世界,无助的人类甚至连自己的情绪、欲望和所思所想都无法自主掌控(有些人可能还要每周借助心理医生这个外力来辅助,来让系统不至于蓝屏崩溃死机);
c.哈哈接下来的确是要讲一个关于谋杀的故事。
2,「我觉得Abe从一开始就疯了,是因为压力吗?还是愤怒?或是对其所见的生命中那无限的苦难感到厌恶?又或是他对这毫无意义且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感到无聊?他太有意思了,而且与众不同,而且特别好聊天,总能用寥寥数语让话题扑朔起来。」
第二句话一来是在讲Abe的动机,这些问句其实都是陈述句。
二来也是在解释女主迷恋上Abe的原因———存在主义者的身上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神秘感和浪漫主义形式总是能获得文艺女青年的青睐。
3,「从哪开始呢?除非你真的触及底线了,否则存在主义者,永远不会觉得发生了什么事。」
某种程度上,伍迪艾伦电影中所有批判,都是自我批判,所有嘲弄,都是自我厌恶。本片中哲学教授的存在主义观念,也是伍迪艾伦自己人生某一阶段所奉行的。他自己曾经(兴许现在也仍旧是)就是那个无理之人,不考虑责任和后果,靠自我当下的冲动去行事。所以围绕着电影主角和伍迪艾伦的,永远有各式各样的桃色花边,他们在瞎搞面前毫不犹豫,抓紧人生短短十万日,不错过任何一场欢愉,不管对方是自己的学生还是养女,也不管是做爱还是杀人(哦,现实中的伍迪艾伦还没有无理到杀人的程度)。
除非真正触及到了底线——女主不能接受Abe真的杀人了,米娅法罗也不能接受伍迪艾伦真的对自己的养女做了什么。
而存在主义者即使此时,也总能为自己的错误,编出一套一套的理论来圆。
可是,对于一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要是没有了生活的冲动,没有了勃起和还没到过的远方,这样活着又还能有多少快乐和意义呢?
02
非常喜欢伍迪艾伦的黑色幽默,感觉非常温暖,非常平静,浅浅的,让人回味。
哲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意味着思考、不安于世。一个忧郁的哲学老师,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大学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穷的魅力,由魅力产生的爱慕。电影大部分场景是那么地温暖,那么地幸福。一切就想是晌午最温暖的阳光,你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醒来......
也许所有完美的故事都不会一直延续下去,不是童话,总会发生些什么。当年轻的女孩发现她的哲学老师是那么地可怕,一个杀人凶手,她完全接受不了这些。老师的形象完全变了,和她的信仰完全背道而驰。人总是在年轻的时候坚守信仰,虽然不知道信仰到底意味着什么。老的时候会发现,在死亡之前,需要一种信仰,那时也不在乎信仰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格,自己独立的世界。我们都坚守着些什么,这是无法触碰,无法妥协的...
突然想起了10多年前,从老家再次来到大学的时候,那时也只是刚刚毕业几个月而已,突然觉得的四年呆过的地方好陌生,好陌生。一种莫名的悲凉涌上心头,发现自己的大学时代,甚至学生时代彻底结束了,当时非常地感伤。 后来又读了研究生,也没有时间和同学们在一起,每天瞎忙,也没有住宿舍,只是一个人浑浑噩噩地活着,稀里糊涂地也就毕业了。现在想想,我们就是一直在告别着生命中的许多事,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淡然地看着这个世界,好好地继续生活,或者做最后的告别。
哲学是痛苦的过程,和生命一样,男主一直在漂泊,在告别,最后他认真了,用实践和这个世界做了一次仓促的告别。生命就是这样,永远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永远只是荒唐的、黑色幽默的、沉重的或者就是特别平淡地过完一生...
03
分数全是给电影后半部分的~
第一次谋杀极其容易理解。它本来只是一种很单纯的考虑,从对存在最深刻的否定,即通过独断地夺去他人的“存在”以实现自我的扩张,达到与上帝的合一,自此就不再受到人的灵肉二元带来的强烈的紧张对峙和虚无的困扰,从而实现对世俗生活的接纳。但是第二次谋杀的反转,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冲击,当这种扩大了权力意志让人产生了某种神圣感的错觉的时候,杀戮竟然真的就停不下来了。无论怎样也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