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温里药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温里药资料

第十四章 温里药 概述: 含义:以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 性能特点:多性温热,辛,归脾胃心肾肝肺经。 功效应用:本类药物功可温里散寒,温经 止痛,回阳救逆,部分药物还可温补脾胃、 补肾壮阳。用于里寒证:(1)脾胃虚寒 (2)心阳虚证(3)肾阳虚证(4)肺寒痰饮(5) 肝经诸痛证(6)亡阳证。 配伍 1、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 2、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 3、寒湿内困。 4、脾肾阳虚。 5、气虚欲脱。 使用注意 本品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子 附子 [入药]毛茛科乌头的子根。别名:侧子、熟附子、制附子、炮附子、黑顺片(黑附片)、白附片。 炮制:盐与盐卤(胆巴)浸泡(盐附子)。煮后黄糖、菜油染色(黑附片);煮后切片硫黄熏(白附片);盐附子以姜汤煮后武火急炒(炮附子)。 [处方用名]制附片、生附子 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风寒:麻黄附子细辛汤。 咳逆邪气:真武汤,方后加味:干姜细辛五味子。 温中:四逆汤。 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三黄汤加附子,手足拘急,百节疼痛。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本品辛甘热归心肾脾经,为纯阳燥烈 之品,可以散除阴寒,辅助脏腑阳气。 能上助心阳以通心脉,中温脾阳以化 饮,下补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 寒,又可回阳救逆,通治一身之阳气 为温里、扶阳、祛寒之要药。 [功效]回阳救逆、助火补阳、散寒止痛 [应用] 1、亡阳证。(1)阳气衰微,阴寒内胜。大汗,大吐,大下,亡血,亡津液,致大汗淋漓,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多与干姜同用,如四逆汤。 后世 (2)阳衰而表不固,配黄芪如芪附汤(3)大出血导致的亡阳,如参附汤。 2、阳虚证。分之为众,合之为一。 (1)肾阳虚,(生殖系统)阳痿宫冷,(泌尿系统)水肿—配肉桂; (2)脾阳虚,(消化系统)泄泻——配干姜; (3)心阳虚,(循环系统)心悸怔忡—配桂枝、甘草; (4)卫阳虚,多汗,身寒—配细辛。 3、寒痹,多配桂枝、白术等。桂枝附子汤。 [用法用量]3-15克,先煎半小时,无麻辣。 [中毒与处理] 1、症状:口唇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而运动不灵,呕吐、心慌面白、肢冷胸闷烦躁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言语障碍,呼吸中枢受抑制,间有抽搐,脑缺血,突然死亡。 2、处理:(1)? 西医: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阿托品,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输液。 (2)? 中药:用肉桂催吐;或生姜、甘草同用;或绿豆、甘草煎服 干姜 干姜 [入药]姜科姜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本品辛热质燥,入脾胃经为温中首选药,既可温补脾阳,又可温散胃寒;入心经可回阳以通脉;入肺经可温散肺经寒气而化饮。张锡纯:“为补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 1、脾胃寒证:①脾阳虚—配人参、白术等,如理中丸。②胃寒证—配高良姜等。 2、亡阳证—配附子等。 3、寒饮伏肺—配细辛、五味子等。姜辛味组合。。 [对比]走而不守,守而不走。 附子与干姜,二者均为辛热之品,同为祛寒要药,有温里、祛寒、回阳的作用。但附子回阳救逆力强,专主下焦兼能温中;干姜温中暖胃力强,专主中焦而又能温肺。总之附子主中下二焦,干姜主中上二焦。 肉桂 肉桂 [入药]樟科肉桂树的树皮。 [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可补肾阳、温脾阳,散肝经及经脉寒邪而止痛;辛温而走,有通经脉之功。其性下行走里。此外,温补阳气可鼓舞气血生长,下行可引火归元。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应用] 1、肾阳虚——配附子;脾肾阳虚——配桂枝。 2、寒凝诸痛: (1)(胸)胸痹——配附子、干姜、川椒等。 (2)(大腹)脘腹冷痛——配高良姜等; (3)(少腹)3.1痛经、闭经——配当归、香附、干姜、赤芍、元胡等(少腹逐瘀汤)等。3.2寒疝腹痛——配吴茱萸、小茴香等。本品善治下腹寒痛——“下腹冷痛,非用肉桂不止”。 (4)肢体经络。 4.1寒痹——独活寄生汤。 4.2阴疽。阳和汤。 3、本品可散寒通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托毒生肌敛疮。 3、虚阳上浮(以药测证,以方测证)。引火归原不是一种具体方法,或是治疗一种病。而是一种临证思维方式,即治本治疗的理念,治疗以阳虚为主,或伴阴寒凝滞须配以桂附温通治疗者。如在上见:咽痛、口腔溃疡、牙痛而不红肿;头晕,面部烘热汗出,失眠。或疮疡久不收敛,疮面色淡。伴见阳虚症状,纯用寒凉药不愈者。 吴茱萸 吴茱萸 [入药]芸香科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

文档评论(0)

lau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