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Qzd
明代诗文发展脉络小札
关键词:文与道的关系、复古与反复古
相关人物与团体:高启、宋濂、刘基、三杨与“台阁诗人”、李东阳与茶陵派、李梦阳与前七子、唐宋派、王世贞与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陈子龙与几社复社
特点:市民阶层发展,自我价值和个性自由觉醒;在扬弃中标新立异,有好走极端、矫枉过正之嫌;关于文学的根本问题思考过于片面;文人的团体意识以及流派意识更加自觉
明代前期诗文概括
明代前期的诗文创作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明初阶段和永乐至成化阶段。明初作家大多经历了元末社会的大动乱,因此他们的作品蕴涵着比较充实的现实内容,有着恢弘的境界与慷慨的意气,在风格上也表现了雄浑雅正的气度,其中宋濂、刘基以散文创作见长,高启则在诗坛独领风骚。他们作为首开风气的一代宗师,对明代诗文影响甚大。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长期把持文坛,诗文创作呈现出沉寂和衰退的格局,台阁体雍容典雅,粉饰升平,体现出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但内容空虚,缺乏生气。在此之后,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起而思变,虽未能完全冲出台阁体的藩篱,但对台阁体的弊端也有所匡救,其转捩诗风、导流七子之功是不容抹杀的。
1、 高启
明初众多诗人,按地域不同,分为吴、越、闽、江右、岭南五大群体,高启为“海内诗宗”,他体备众长,有唐诗气象,受李白影响较大,其元末的诗歌,表现自己的抱负、张扬个性自由。作诗主张取法汉魏晋唐各代,“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已开明中叶复古派先声,但他能在摹拟之中写出自己的性情面目,“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他的部分诗作反映了元明交替之际的动荡生活与战争创伤,格调凝重悲怆,时代特征鲜明。在那些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中,有些诗歌直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志趣与精神境界,流露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高启对转变元末纤秾缛丽的诗风实为有力,为明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2、宋濂
“一代之宗”的宋濂则极力宣扬道统,强调为文必须养气。为文皆透出儒者气象。他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往往能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简练而又细腻地刻划出人物的神态气质,;他的写景文不多,但笔致清秀,简洁明畅,极具艺术表现力,如《环翠亭记》;他的赠序之作,深得韩柳之风,《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久远的名篇。其文笔力雄健,气势浑厚,文风雍容浑穆,醇正温润,语言自然洗练,平易畅达。
3、刘基
他的散文继承了密切关心现实的传统,多触及世风时弊,包孕着抑郁不平之气。其文多作于元末,体裁多样,而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代表作《卖柑者言》假借卖柑者之口,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辣,在艺术上富于形象性;散文集《郁离子》,通过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和发人深思的议论,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古奥奇谲,寄兴深远,在思想上具有创造性。他的散文“气昌而奇”,风格古朴雄放,想象奇特丰富,笔锋犀利,气势遒劲,往往是夹叙夹议,曲折有致。有《诚意伯文集》。
4、三杨与“台阁诗人”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三杨都是台阁重臣,所作诗文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主旨,多属酬答唱和、应制颂圣之作,饱含富贵福泽之气;号称雍容典雅,词气安闲,其实极度平庸空泛,既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文道无相关联系,又缺乏对自我内在情感的切入。台阁体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提倡,仕人竞相仿效,一时形成风气,直到李东阳领袖文坛,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5、李东阳与茶陵派
明代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台阁大臣的地位主持文坛,形成一大诗派,因为他是茶陵人,故后世称“茶陵派”。李东阳对台阁体卑冗萎靡的创作风气深为不满,论诗提倡宗唐师杜,强调音节法度,很是重视诗歌的艺术技巧,欲以此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典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台阁体的颓风陋习,同时又成为前后七子复古派的先导。因此实际上茶陵派是明代诗歌从台阁体走向诗文复古的过渡。由于李东阳长期位居台阁,在创作上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的束缚,但他才气较大,作品内容也较丰富,有些诗作还表现出较为广阔的社会视角,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李东阳的创作:1、重视乐府诗的创作2、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感情形态比较真挚3、用词雅正而雄浑,力争有“唐人风致”。
二 明代中期诗文
明代中期诗文领域内的最重要现象,便是复古思潮的活跃。先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针对明前期文学创作的贵族化、理气化与八股化,卓然以复古自命,追求秦汉古文的境界与盛唐诗歌的气象,欲通过接续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而达到变革的目的,明代文风为之一变。后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接踵而起,将复古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使文学创作得以摆脱程朱理学与官方政治的约制,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