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的园林资料文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时期的园林资料文档

古亭石舫上“沧浪亭”三字为俞樾所书 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诗 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 廊壁置花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既沟通了内山外水,也使水池、长廊、假山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观鱼处,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 面水轩,沿河复廊旁的一座四面厅 3、文人园林的兴盛 (1)文人园林发展史回顾 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于皇家和寺观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比唐代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也更明显 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 佛教禅宗的兴盛:禅的思想和哲理通过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渗透于文人园林创作之中,园林成为禅境的载体 隐逸思想的转变:士人通过园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仕与隐的矛盾,结合两宋士人心目中对世界、文化的内在开掘和精微细腻,出现了“壶天之隐” 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诗、画艺术影响园林艺术,促进文人园林 “诗化”和“画化”,且重视开掘内部境界 宋代所确立的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也对文人园林有间接影响 艺术创作:轻形似,重精神 鉴赏方面:鉴赏者自觉运用其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去补充作家在构思联想时的内心情感和体验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园林整体性强) 雅致(栽植竹、梅、菊等具有象征的植物;单块特置园林用石;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景题“诗化” )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1、背景 佛教 禅宗势力大,渗透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各方面,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 禅宗完全汉化,南宋时禅宗寺院确立了“伽蓝七堂”制度,完全成为中国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 佛寺建筑汉化,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与文人士大夫关系更密切 道教 道观园林也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 儒、道、释互相融会,道教向佛教靠拢,道观建筑的形制受禅宗伽蓝七堂制影响成为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 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差异甚微 六、宋代的寺观园林 2、山水风景地带的开发 宋代继两晋南北朝之后又掀起一次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客观上无异于对全国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再度大开发 在这些风景名胜区,寺观都要精心地经营园林、庭院绿化和周围的园林化环境 寺观作为风景点和原始型旅游接待场所的作用,比之过去得以更大发挥 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 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代表性地区 3、城市寺观园林 寺观的公共活动除宗教法会和定期的庙会外,游园活动也是一项主要内容(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1、城市公共园林(以东京、临安为例) 北宋的东京 城内池沼中植菰、蒲、荷花,沿岸植柳树,池畔建亭桥台榭,成为居民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 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 南宋临安的西湖 开发成为风景名胜游览地,相当于一座特大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环湖小园林相当于“园中之园”,诸园布局大体分南、中、北三段,各园基址的选择均能着眼于全局 著名的“西湖十景”在南宋时形成 七、宋代的其他园林 2、农村公共园林(以浙江楠溪江苍坡村为例) 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呈现为开朗、外向、平面铺展的水景园形式 建筑物均为木结构 东南部的园林景观造景十分别致,具有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的象征意义,表现了当地居民“耕读传家”的心态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3、衙署园林 宋代中央官署的园林绿化的建置很普遍 今日的浙江楠溪江苍坡村 韩江立 两宋时期的园林 两宋时期(AD960——1271)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道路上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 学习重点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东京与临安 宋代的皇家园林(东京、临安) 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原、江南与文人园林的兴盛)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1、政治与经济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2、文化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 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