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水害综合防治技术讲座资料文档
河南工程学院 王 国 际 电话E-mail:aqgcx2006@163.com 第一部分我国煤矿水害治理技术现状 一、我国煤矿水害的基本特征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煤国,煤炭产量比整个欧洲国家煤炭产量的总和还要多。但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迅速扩大,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开采时所承受的水压越来越大。近年来,煤矿井下突水事故呈增加趋势,轻者影响矿井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重者造成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我国煤矿已成为受水灾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华北地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区较多,由于奥陶系灰岩富水性强、水压高、补给水源区域广、隔水层薄,而区内断裂构造及陷落柱较发育,致使华北地区煤矿重特大突水事故多发。 许多矿区奥陶系喀斯特溶洞发育,使上覆岩层陷落或裂隙发育,塌陷裂隙把灰岩岩溶承压水突然导入矿井引发突水事故,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1986~1995年、2000~2005年期间,由于煤炭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是我国煤矿水灾最为严重的时期,当时华北各矿区以及广东、广西、湖南、山西等矿区连续发生了多起灾难性突水淹井事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生产与建设过程中的装备、工艺、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矿井生产和建设规模迅速扩张,而矿井水灾防治技术的发展远不能适应矿井生产与防治水灾工作的需求,从而形成了某些矿区矿井突水事故、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的反弹和上升,特别是重、特大型矿井突水事故时有发生。 通过近年来对我国一些突水事故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我国煤矿水害事故有如下特点: 煤矿突水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如我国永城、井陉、淄博、郑州、新汶等矿区均发生过突水量在50m3/min以上的重大突水事故,各矿区总排水量均大于500m3/min。吨煤排水成本为10~40元,占原煤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年排水费高达数千万元,部分矿区由于排水费用过高,长期亏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受水害威胁的矿井8000多处,核定生产能力占总产量的60%以上。其中受水患威胁比较严重的矿井有3000多处,煤炭产量15亿吨,占总产量的60%,这种局面严重影响到各矿区的安全生产,影响矿井的正常接替,阻碍煤炭企业的发展。 华北的一些主要矿区,如焦作、峰峰、邯郸、邢台、井陉、淄博、肥城、韩城、郑州、永城等矿区受水威胁的储量占矿井总储量的80%以上。因此,不迅速解决水灾事故上升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难以扭转。 目前不少矿井已进入深部开采,个别矿井开采标高已超过-800m,最深的已过-1000m。煤层底板承受岩溶承压水的水压已达6~7MPa,而开采煤层与其下伏的灰岩岩溶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一般只有8~40m,突水的机率增大,淹井事故也逐年上升。 二、我国华北各矿区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现状 近年来,国家安全监察总局、各省市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炭企业已经把矿井水灾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新出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对矿井防治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健全水灾防治组织机构。 进一步完善了矿井水灾防治措施。 各煤炭企业必须设专职主要管理人员主抓矿井水灾防治工作。 各煤矿必须健全矿井水文地质图件、水文地质台帐。 必须按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及标准要求建立专业的探放水队伍,配备探放水技术装备。 必须建立完善的矿井主排水系统,并保证其可靠性。 制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汛期防洪计划,为防治水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 受底板灰岩水威胁的华北各矿区在水灾防治策略方面基本上理清了思路,认真贯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方针,确立了以疏放结合的带压开采为主的防治水策略。 肥城、焦作、永城及郑州等矿区近几年大力开展了对二1煤底板进行注浆改造方面的研究,部分矿区在底板改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 三、我国煤矿水灾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矿井水害频发的根本原因主要有水灾防治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不够,防治水工作投人不足,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等。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广大科技人员为煤矿水灾防治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长期与煤矿水灾事故斗争的过程中,以中国煤炭科学总院西安分院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防治水科研队伍,研发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方法和相关的仪器装备。但由于生产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及时调整好快速增长的生产方式与安全配套的防治水技术与措施之间的协调关系,致使矿井水灾防治技术难以满足矿井的满负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