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武陵春》教学设计
安徽省凤阳县李二庄中学 陈书强
【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情感。词人通过对外部动作和神态的描写,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词人前后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学会运用反复朗诵、品字、对比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
a、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学会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
2、讨论——质疑——点拨法
3、比较鉴赏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了————李清照(学生回答)。
师: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学习她的一篇词作《武陵春》,老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师板书:《武陵春》,李清照)。
2、检查预习(幻灯片出示生字词,请一学生认读,学生再齐读生字词两遍。
二、感知词作,初体愁情
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
(生听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听读,老师已经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约2分钟)同学们读得很用心,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感悟到作者流淌在词中的情感了,请大家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齐答:哀愁),大家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齐答:愁,师板书)。
3、生齐读。
三、赏析词作,品悟愁情
1、师: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那么在朗诵
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欲语泪先流,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就已经泪流满面,这种外在的表现正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上阕中,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词人内心的哀愁?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学情预设1: “日晚倦梳头”。
师:[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学情预设2:“风住尘香花已尽”。
师: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生:[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
师: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上阙中我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那么在下阙,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学情预设:
师:“闻说”什么意思?
生:听说。
师:听说什么?
生: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师: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
生:好。
师: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
生: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师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师:心动了么?
生:心动了。
师: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也拟,也打算。
师: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
生:泛舟。
师:“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
生:舒适悠闲。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