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桥抗战史略.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 1939年12月马占山在延安逗留期间,毛泽东曾经主持 欢宴,在致词中说:“马将军八年前在黑龙江首先抗日,那 时红军在南方即致电热烈欢迎,八年前红军与马将军则已成 ① 为抗日同志。” 毛泽东说的“黑龙江首先抗日”,指的就是 江桥抗战,而马占山就是江桥抗战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国民 政府任命的负责黑龙江军政事务的官员。 江桥抗战始于1931年10月14日,结束于11月18日, 它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方政府武装有组织的、大规模抗战 的第一个高潮,极大地鼓舞了东北和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热 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关东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九一八事 变后,日本关东军意图一举占领中国东北,在占领辽宁、吉 林后,逼近黑龙江省,准备进占其省会齐齐哈尔。因国际国 内的各种原因,关东军与日本陆军省及外务省在围绕出兵 “北 满”和进攻齐齐哈尔的问题上有分歧。因此,江桥抗战自始 至终不仅是一场军事仗,而且也是一场政治仗。当日本关东 军利用和平手段压逼马占山屈服失败后,又积极准备发动新 的进攻,软硬兼施,政治诱降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交相并 用。此种手法与抗战时期日本对当时中国政府的策略如出一 辙,可见历史之相似其来有自。 ① 《新华日报》1939 年 12 月 30 日。 江桥抗战史的研究乃是一个老课题,但又是一个热课 题,在中国抗战史,中日关系史,特别是东北抗战史中占有 不可忽略的重要位置。既有成果大多集中于马占山的人物研 究,而本书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全面的,深入的展示, 并力求根据最新史料比较全面叙述了日军侵占黑龙江地区 及黑龙江省军队(既是东北地方政府军队,又有东北义勇军 性质)的抵抗;着力叙述关东军与日本陆军省、外务省在围 绕出兵“北满”和进攻齐齐哈尔方面政策的变化以及他们之 间关系的演化。江桥抗战是中国正规军有准备的主动抗战的 标志,规模大,交战时间长,其影响无远弗届。此事件既是 政府行为,又符合民族与国家利益,其行政和军事组织有统 一领导,作战行动亦有计划部署。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本书采用大量的历 史档案资料、图书资料及当时发行的各类报刊,坚持用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各种资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作者近年 来留意于江桥抗战的研究,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起到抛砖引 玉的作用,进一步推动该课题及抗战史的研究。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恰逢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此书亦算对世界反法西斯及中国抗战的一种纪念。 本书是辽宁社会科学院重点资助项目,该书的出版,得 到了辽宁省档案馆及“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图片资料使用 上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感谢人民日报出版社责任编辑 陈丹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苦。 目 录 第一章 日军唆使张海鹏武装 攫取黑龙江政权 3 第二章 从“和平退让”到 抵抗政策的演变 11 第三章 战事初起25 第四章 马占山出任黑省代主席 33 第五章 战事再起41 第六章 大兴阻击战 55 第七章 对马占山策略的变化 75 第八章 日本关东军与 陆军中央部化解分歧 83 第九章 三间房激战 95 第十章 攻陷齐齐哈尔 109 第十一章 抗日援马声浪高涨 125 第十二章 江桥抗战的意义 147 参考文献163 附录167 江桥抗战大事记 167 张学良,马占山电文选辑 174 江 桥 抗 战 史 述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占 领了辽、吉两省,并逼近黑龙江省,当时的省城是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位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端,嫩江水 域东畔,是东北及黑龙江省的战略重镇之一。嫩江是日军进 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 江桥或嫩江桥,全称为嫩江哈拉尔葛桥。江桥位于洮昂 ① 铁路 中段,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 服水障的唯一通道。日军欲占领黑龙江,必先夺此桥,所以 此处是阻扼日军的要塞,舍此将无险可守。 江桥抗战,始于 1931 年 10 月 14 日,结束于 11 月 18 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炸毁江桥、抵御张海 鹏军的进犯;第二阶段是大兴地区的战斗;第三阶段是三间 房地区激战。它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