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像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像解读   【摘 要】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像创作注重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表现与结合,创造性的运用镜头、灯光、色彩等元素,呈现出了美食的真实场景,构思巧妙、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呈现除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视听符号与故事叙事的重新编码,消除了传播过程中的隔阂与文化差异,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真实性;艺术性;长镜头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该片制作精良,7集内容耗时13个月,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之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道饕餮的美食盛宴,还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这是对中国美食富有深度的影像解读,也是对中国美食文化的充满深情的开掘和彰显。《舌尖上的中国》浓厚的叙事风格,优美的影像画面,入境的动人解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艺术是纪录片的灵魂。一部好的纪录片必须是“真实”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舌尖上上的中国》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真实的。这种真实性表现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舌尖上的中国》以长镜头作为基本的镜头语言,但又不拘泥于此,不同于很多叙事的全景长镜头语言。《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大量长镜头聚焦在特写的层面上,再铺上灯光、场景等元素,食物本身的色泽、质感都被表现出来,很好的凸现了“美食”的主题。还通过不断的大范围的场景跳动,以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等地理场景的对比,设定节奏感很强的现场语言,但每集都有主线,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等7个主题贯穿全篇。《舌尖上的中国》由于注重纪录片的纪实性和纪录性,因而大大减少了片子的主观色彩,使观众在欣赏片子的时候,能够更多地把精力集注在画面中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上来,并且从中得到自己应有的感悟和结论。   对任何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而言,视觉只是基本的叙事语言,听觉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纪录片中的声音的表现主要包括真实的同期声,如人物语言,自然的音响等,同期声的完整对结构、节奏、讲诉全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音效,包括后期的文案语言,也是艺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如何,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舌尖上的中国》中到处充满着这样生动的文案,配合真实的现场同期声,让观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现场同步感,真实到观众可以看见面团在一点点的膨胀、闻到米酒飘出来的阵阵甜香,听见小笼包在蒸笼里兹兹做响,所有人都流着口水坚持着每集52分钟的煎熬。   《舌尖上的中国》同时也是艺术的。这首先表现在它巧妙的构思上,没有落入一般美食纪录片的俗套,主题表达更加形象化、故事化,通过镜头语言直接引发观众对于饮食   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关注。它走出了中国当下美食记录片的小视角、小格局。将自然、人文、地理、历史、传说、掌故于一炉,多角度地诠释中国饮食文化,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美食的一部厚重之作,是一部与中国美食文化风骨相契合的艺术作品;   其次,在叙述方式上,《舌尖上的中国》采用了画面展示与解说点化、背景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让观众得到了全方位的视听享受。人物的不时出镜、故事的不时穿插、同期声采访的运用,更使片子显得灵动、鲜活,使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从挖藕者在田里的身姿切换到金黄的油炸香藕的画面;从竹林里冬笋的挖掘切换到一盘盘惹人的竹笋炒肉的画面。这些都足以让观众看的垂涎欲滴,想要亲自采掘,亲自做一番这样的美味。   《舌尖上的中国》的艺术性还表现在细节的捕捉和运用上。细节是电视纪录片的血肉。一个精彩的细节,一个经典的画面,其含金量远远胜过一通长篇大论。也许大型美食记录片需要很多大场面、大景象的表现,但片中令人深思的小细节为片增色不少。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这个小小的细节背后,蕴藏着中国劳动人民保护野生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让当下受众深思动容。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这种细微的小镜头描写生动的体现了劳动人民利用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聪明才智。   《舌尖上的中国》最巧妙的艺术性体现在大量运用“长镜头”拍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片段的长短,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长镜头指影片中的单个镜头的胶片超过17米或延续时间30秒的镜头。纪录片由于本质上的纪实性,更适用于纪实主义的手法拍摄。长镜头更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在较长时间片段内记录生活原型,平实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