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临床治疗 [35] ? 裴增嘉。中药胃康2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5(1) 沈氏等胃舒康[34] 90例: 治愈36例,显效4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6%。 裴氏胃康2号[35] 118例: 治愈41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6%。 4.2专方治疗 [34] ?沈玉明、王文文、钱荣华等。胃舒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2) 4、临床治疗 [38] ? 张风武、张燕。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中国医药学报,2000,(4) 杨氏一贯煎[36]加味40例: 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唐氏血府逐瘀汤[37]加减46例: 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3%。 张氏四逆散[38]加味30例: 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3.3%。 4.3 古方加减 [37] ? 唐存雄。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陕西中医,1999,20(4) [36] ? 杨红卫。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江西中医药,1995,26(1) 5.现状与瞻望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中药治疗CAG不仅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且通过胃镜和病理活检的治疗前后对比复查资料证实,本病病理变化如急性活动性炎症、萎缩性退化、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也可得到减轻和消退,故认为CAG是完全可以逆转的。 中药对CAG的治疗有着优于西药的疗效。CAG乃慢性病,须长期调理方可治愈。 5.现状与瞻望 根据国内外资料看,本病治疗方向将包括药物在内整体调节的综合治疗:如中医的辨证施治、生活的规律、精神的愉快、饮食之调节、烟酒的戒除及有关胃肠道康复保健措施等。 中医治疗CAG,意在从虚着手,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缺点:缺乏一个统一的分型标准,医者多根据临床接触的病例及自我经验而分型,所以文献中就出现了分型不规范的现象。而且医者判断疗效的标准也并不相同。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定义: 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 临床症状: 以上腹胀痛、纳少嗳气、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本病发病缓慢、病情顽固、病势缠绵、施治棘手。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报道: CAG占胃镜检查数13.8%[1] ,胃癌高发区28.1%。 CAG是胃癌最重要的癌前疾病[2] ,尤其与胃息肉同时存在,CAG肠化合并中度至高度不典型增生时可发生癌变。 西医治疗---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有优势 [1] 危北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陕西中医,1987,8(7) [2] 陈方芝。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陕西中医,1989,10(2) 病因病机 (1)外邪犯胃: 初起: 过食生冷 嗜食辛辣肥甘 酗酒 饮食自倍 [3] 劳绍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陕西中医,1987,8(7) 寒积胃中 湿热内生 食滞中焦 损伤胃气 病因病机 (1)外邪犯胃: 久病: 血瘀阻气 湿热内生 热伤胃津 [3] 劳绍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陕西中医,1987,8(7) 虚实夹杂 现代医学也认为: 刺激性饮食如浓茶、酒精、过热、过酸食物 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 慢性胃炎 CAG 病因病机 (2)肝气郁结: 精神抑郁 恼怒伤肝 [3] 劳绍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陕西中医,1987,8(7) 肝胃不和 肝胃气滞 气郁化火 现代医学: 肝郁气滞 植物N紊乱 幽门功能失调 胆汁返流、胆汁、胆盐反复刺激 减弱胃粘膜屏障对离子的通透功能 氢离子反弥散入胃粘膜 加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病因病机 (3)脾虚胃弱: 病后 劳倦 饥饱失宜 过于忧思 先天禀赋虚弱 [3] 劳绍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陕西中医,1987,8(7) 中气虚损 阳损及阴 寒凝血滞 血脉瘀滞 中医脾虚与体质有关 发病机理:自身免疫、变态反应 病因病机 [6] 甘淳。消胃痞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4,2(1) 李氏认为[5] :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