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牙泉 本文中哪一个字最能饱含作者的感情? 我好恨! 联系全文看,作者恨谁呢? 爱之深,恨之切;恨之切,也显示他爱之深! 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对祖国深沉的爱。 恨王道士愚昧无知乃至痴呆,损坏甚至出卖文物; 恨昏庸的官僚,没有那副赤肠,没有好好保护祖国的遗产; 更恨外国文化强盗,用欺骗的手段掠夺我们的国宝; 也恨自己没能拦住车队,即使拦住也不知道驶向何方; 恨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最终恨的是“存不下几卷经文”的当时腐败的朝廷。 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只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1903年,英国斯坦因用五百量银子骗取文物29箱。 1908年,法国伯希和劫走文物10多箱子。 1911年,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骗取佛经500卷和一些唐代彩塑。 1914年,英国斯坦因又劫掠佛经五箱共600多卷。 1924年,美国华尔纳从敦煌剥取唐代壁画和彩塑。 外国冒险家用极少的钱财从王道士手上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的运走。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起程。 斯坦因及搬出藏经洞的经卷 伯希和在藏经洞中 翻检经卷 阅读第四部分回答问题 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文中引用一位日本学者的话,目的是什么? 中国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地离开会场? 点拨 不愿抒发感情,加紧钻研,抢时间,争速度,实干精神, 取得的成绩得到世界的公认。 愚昧的道士掌管敦煌艺术宝库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 敦煌艺术研究家不会忘记耻辱,会在保护,研究敦煌文物的道路上做出更大成绩。 恨+实干=成绩? ??????????????↓? ??????????世界公认? 不忘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中心主题 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结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出成绩,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和平崛起。 * * 道士塔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着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他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着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着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余秋雨作品: 《文化苦旅》 《秋雨散文》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 《霜冷长河》 敦煌简介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是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处。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大边关要塞。从敦煌东北行过安西,为通向中原的河西大道;西出阳关,沿丝路西域南道与新疆的若羌县相连;西北行出玉门关,沿西域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罗布泊;敦煌南行经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逾阿尔金山,则直达青海省的格尔木。 敦煌藏经洞文物中,大量涉及中国和中亚、南亚、欧洲等地的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军事、语言、文学、艺术、科技、风俗等几乎所有领域,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敦煌的自然风光同样毫不逊色: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澄黄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续千年不变,景色奇异迷人;阳关及玉门关虽只余下断壁残垣,置身其间,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苍凉。 敦煌历经了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观。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敦煌风光 敦煌滩 鸣沙山,一览无余好风光 敦煌艺术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25公里 的鸣沙山下。 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