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5 条“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种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的规定,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阶段任教的教师应当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或者初中、高中、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在初中阶段任教的教师必须取得初级中等或者高中、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另外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不能担任小学或初中的专业课教师。 取得教师资格除必须符合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和规定的学历外,还必须符合有关教育教学能力、普通话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3、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三十一条 明确规定了保障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是政府的法定义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避免了由于大学教师平均工资较高掩盖中小学教师工资较低的实际情况。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四条 五、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 1、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 身心发展的特点。 2、学校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3、必须做到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4、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 眼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知识、人 格、智力、能力、个性等都 能得到全面和谐的 发展。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十六条 把德育放在首位。 理念上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长期坚持的重点;保证德育课程的质量和要求;在学生评价中着重考虑学生的德育成绩。 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按国家确定的德育教学内容和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保证课程质量;将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各科教学之中。 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351名未成年犯对“学校教育中的不当”的自我感受 学 校 教 育 中 的 不 当 人 员 比 例 (%) 教师滥用权力81.5 由于学习成绩差,有些老师给予的是批评、挖苦,渐渐地,偏离了正常轨道) 学校实际上是一座庞大的官僚机器,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不予重视,学生因为挫折容易诉诸暴力) (好学生也成了机械、呆板的“考试机器”,学习不好的受到多方排挤,造成厌学、辍学现象增加)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语言暴力) 教师滥用权力58.1 冷漠72.6 学业歧视83.2 六、学校和教师的法律责任 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五条 教育法第七十三条、教师法第三十七条。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六十九条。 结束语 新《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实施《义务教育法》对于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我们责无旁贷。 * 专题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一、 义务教育法概论 一、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形成过程 二、新义务教育法的六大转变 三、义务教育制度的性质 四、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1、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形成过程 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