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引发黄渤海大风的爆发性气旋过程诊断分析-气象与环境学报.pdf

一次引发黄渤海大风的爆发性气旋过程诊断分析-气象与环境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1卷 第6期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Vol.31No.6 2015年12月 JOURNALOFMETEOROLOGYANDENVIRONMENT December2015 朱男男,刘彬贤.一次引发黄渤海大风的爆发性气旋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31(6):59-67. ZHUNannan,LIUBinxian.DiagnosticanalysisofoutbreakcycloneinducedstrongwindoverYellowandBohaiSeas[J].Journalof MeteorologyandEnvironment,2015,31(6):59-67. 一次引发黄渤海大风的爆发性气旋过程诊断分析 朱男男 刘彬贤 (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   摘 要:利用NCEP分辨率1°×1°的再分析、常规气象观测和FY-2E红外云图资料,对2013年 11月24—25日引发黄渤 海大风的入海气旋发生与发展的动力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黄渤海大风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不稳定小槽东移加 深发展及东亚大槽重建中发生的。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在气旋初始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气旋爆发性发展阶段,低层温度平流 显著加强,冷锋锋区的斜压性增大;高层正位涡中心向对流层中下层延伸,与低层位涡大值区上下相接。黄渤海大风区上空有 较强的超低空非地转气流,Q矢量的强辐合和辐散区集中在气旋的周围。高空急流出口的北侧辐散区叠加在低空急流的气旋 性辐合区,这种高低空急流耦合结构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动力原因。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是造成地面大风的主要原因,动量下 传对此次黄渤海大风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爆发性气旋;诊断分析;涡度平流;温度平流;斜压性 +   中图分类号:P458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03X.2015.06.008 [8-9] 尹尽勇等 对爆发性气旋的大尺度环境场进 引言 行分析,认为高低层涡度平流差异是地面气旋发展 温带气旋是影响中国北方海域的主要天气系统 初期的主要因子,高层高值位涡下传激发了气旋性 之一,它发展迅速且影响范围广,温带气旋入海后地 环流,造成地面气旋爆发性发展;并利用涡度倾向方 面中心气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给黄渤海地区带 [10] 程进行诊断分析。盛春岩和杨晓霞 对一次强风过 来海上大风和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温带气旋引发 程的斜压性进行分析,指出变压风和梯度风的共同 的强风和巨浪对海上作业和船舶运输影响较大。 作用是形成强风的原因。黄彬等[11-12]利用干侵入 [1] 李长青和丁一汇 对26个西北太平洋爆发性 和位涡理论对黄河气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机 气旋的研究表明,大气层结的不稳定、高空急流出口 制分析,认为干侵入冷空气下沉、静力稳定度变小及 区的辐散、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强暖平流及中低层的 绝对涡度增大是引发气旋爆发性发展的热力和动力 强斜压区等均为气旋急剧发展的有利因素。仪清菊 强迫机制。 [2-3] 和丁一汇 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温带气旋及其 本文利用NCEP的1°×1°再分析、常规气象观 爆发性发展进行了统计分析,概括了温带气旋的气 测和FY-2E红外云图资料,对2013年11月24—25 候学特征;并对黄渤海地区的温带气旋个例进行诊 日黄海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对 断分析,认为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沿岸锋生及高空 温度平流、涡度平流、位势涡度、高低空急流、锋生函 急流的动力作用对气旋爆发性发展有重要贡献。孙 数和Q矢量的分析,了解各物理量在气旋快速发展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