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免疫学 第二章 抗原.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存在于APC间,需被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摄取、加工、处理、递呈的抗原。 蛋白质、活的和灭活的微生物。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 胞内菌和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细菌抗原、病毒抗原,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自身抗原。 四、其他分类 1.根据抗原的性质 完全抗原 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简单半抗原与复合半抗原 2.根据化学性质 抗原的化学性质 天然抗原 蛋白质 脂蛋白 糖蛋白 脂 质 多 糖 脂多糖 核 酸 血清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酶、细菌外毒素病毒结构蛋白 等 血清α、β脂蛋白等 血型物质、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结核杆菌的磷脂类和糖脂质等 肺炎球菌等的荚膜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forssman抗原等 核酸 五、重要的抗原 1.微生物抗原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抗原组分复杂(蛋白质、多糖、类脂)。 (1)细菌抗原 菌体抗原—O抗原,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抗原,脂多糖LPS 鞭毛抗原—H抗原,鞭毛蛋白,抗原性强 荚膜抗原—K抗原,酸性多糖 菌毛抗原—蛋白质,抗原性强 毒素抗原—细菌的外毒素(toxin),糖蛋白或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灭活后成类毒素(toxoid) (2)病毒抗原 病毒表面抗原(囊膜抗原) 囊膜的纤毛突,具有型和亚型特异性,如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 病毒衣壳抗原 具有型和亚型特异性,如口蹄疫病毒的VP1、VP2、VP3、VP4。 核蛋白抗原 NP抗原,具有特异性。 非结构蛋白抗原 病毒的复制酶,具有抗原性,可用于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 保护性抗原: 微生物具有多种抗原成分,但其中只有1~2种抗原成分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将这些抗原称为保护性抗原或功能抗原。 口蹄疫病毒的VP3、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VP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毛抗原(如K88、K99等)和肠毒素抗原(如ST、LT等)。 2.非生物抗原 血型抗原—红细胞膜抗原,糖蛋白 动物血清与组织浸液 酶类 激素 3.人工抗原 合成抗原 结合抗原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免疫刺激剂:与抗原特异性激活T/B应答不同,某些物质可非特异性激活T细胞和B细胞,称为免疫刺激剂。 一、免疫佐剂 佐剂(adjuvant): 先于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体内,能非特异性的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佐剂。 1.佐剂的作用机制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促进抗原缓释,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 刺激单核-吞噬细胞,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和放大免疫应答。 2.常见佐剂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细胞因子(IL-1、IL-2、IFN-γ) 蜂胶(树脂+蜜蜂上颚腺分泌物+蜂蜡) 脂质体(磷脂双层膜性小体) 核酸及其类似物(如非甲基化的CpG) 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植物皂甙+胆固醇) 人工合成佐剂(胞壁酰二肽) 弗氏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 弗氏完全佐剂 超抗原(super antigen,SAg): 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只需极低浓度(1 ng~10 ng/ml)即可诱发最大的免疫效应的一些细菌和病毒的抗原成分。 细菌的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反转录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成分。 二、超抗原 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机制 超抗原介导中毒性休克的机制 三、丝裂原 亦称有丝分裂原,属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作用机制: 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丝裂原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发生有丝分裂,从二级或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在治疗剂量下,可产生明显免疫抑制效应的物质。 合成性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环磷酰胺、抗代谢药物) 微生物性免疫抑制剂(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一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物) 生物性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血清及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 中药类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冬虫夏草、苦参等) 谢谢大家! 下次课讲: 抗体 * 李丽敏 动物医学院 第二章 抗 原 本章要求 理解并掌握概念抗原、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免疫原、抗原表位、佐剂、免疫增强剂等概念。 掌握影响免疫原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