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适宜本土栽植或引种栽培竹类植物介绍
江安丽雅竹源工程部
2017年7月下旬
竹子的种类
按繁殖类型,竹分为三大类: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丛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间称“竹兜生笋子”。如慈竹、硬头簧、麻竹、单竹、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
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如毛竹、斑竹、水竹、紫竹、方竹、淡竹等。
混生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如箭竹、苦竹、棕竹、方竹、茶竿竹、苦竿竹等。
楠竹
植物别称:
南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又名毛竹(栽培型) 南竹、猫头竹(中国树木分类学)。
形态特征:
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米。笋期4月,花期5-8月。
地理分布:
楠竹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湖北咸宁,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楠竹竹质尤以湖南竹为最好,江西,福建次之。
栽培方法:
全垦深翻,施基肥;全垦的目的是要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水湿栽竹法,移笋栽竹法,埋鞭栽竹法,竹蔸栽竹法。
人面竹
植物别称:
罗汉竹、佛肚竹、密节竹、寿星竹、布袋竹、算盘竹、大肚竹、葫芦竹。
形态特征:
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
地理分布:
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适生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
栽培方法:
适应性强,喜湿润的气候条件,抗寒力强,能耐短时间-20℃绝对低温,要求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酸性土,不耐盐碱和干旱。采用分株或扦插法繁殖,新老株成丛状生长。
箭竹(别称:滑竹)
植物别称:
滑竹
形态特征:
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为多年生竹类,地下茎匍匐。秆挺直,壁光滑。
地理分布:
多产于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在地理选择上,多生于海拔1300-2400米的山坡林缘,生于林下或荒坡地。
栽培方法:
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最佳。2至3株一丛挖取。挖时要多带宿土,保证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后立即运到阴凉处,对叶面喷水。挖运竹子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钉”,影响成活。如竹子太高,应剪除梢头,竹叶太多,可摘除部分叶片。
花竹
植物别称:
火管竹、火广竹、火吹竹、绿篱竹
形态特征:
竿高6-8米,直径3.5-5.5厘米,尾梢下弯。
地理分布: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
栽培方法:
常栽培于低丘、平地及溪河边。
四季竹
植物别称:
唐竹
形态特征:
秆高5m,径1-2cm,节间长约30cm,幼秆无毛,无白粉,为枝之节间半圆筒形或扁平。
地理分布:
浙江、江西、福建
栽培方法:
分株繁殖。
斑竹
植物别称:
湘妃竹
形态特征:
秆高8~22米,直径3.5~7厘米;节间鲜绿色,圆筒形,在具芽的一侧有狭长的纵沟。
地理分布: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东、河南、广西等地。
栽培方法:
性喜温暖、耐高温,生命力强。 喜温、喜阳、喜肥、喜湿、怕风不耐寒,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长,适宜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中生长,适温15℃至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斑竹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水域。
锦竹
植物别称:
白纹阴阳竹
形态特征:
竿高8-12米平伸展,其上的小枝缩常短成软刺,竿中上部各节则为多枝簇生。叶片宽大,长约20厘米,宽3厘米,绿色间有数条较宽的黄条纹,非常漂亮,为珍稀彩叶竹子。
地理分布:
分布于四川邛莱。
栽培方法:
喜湿润怕积水,土壤要求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值4.5~7.0 为宜。
巨龙竹
植物别称:
歪脚巨龙竹、直秆巨龙竹
形态特征:
大型丛生竹,是我国境内最大的竹子,其秆高达30米,径粗20-30公分。
地理分布:
产于云南西南部热区,生于海拔600-2000米的坝区河谷
栽培方法:
土壤以深厚、肥沃、疏松和湿润的沙质壤土、冲积土或黄棕壤土为好。可选择缓坡农闲地、台地以及排水良好的低谷平地栽植。采用播种育苗和无性繁殖。
金丝竹
植物别称:
黄金间碧玉竹、青丝金竹、大琴丝竹、挂绿竹、甜竹、金丝挂绿竹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乔木状,株高5-15公尺,径4-10公分,成株丛生状,地下茎横走,顶芽或侧芽能萌发成笋,再长成新株。秆黄色,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
地理分布:
适宜华南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