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旦大学精品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文化问题举例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晋卿韩起余读春秋左氏传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知环非一玉所成岁在己未见上虞罗氏所藏古玉一共三片每片上侈下敛合三而成规片之两边各有一孔古盖以物系之余谓此即古之环也环者完也对而言阙其一则为者缺也以此读左氏乃得其解后世日趋简易环与皆以一玉为之遂失其制王国维观堂集林说环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左传晋灵公不君东汉人服虔注扶作跣今西晋人杜预注本也有作跣者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郑玄笺三爵者献也酬也酢也主人向客人倒酒为献

5、历史文化问题举例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晋卿韩起。 余读《春秋左氏传》“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知环非一玉所成。岁在己未,见上虞罗氏所藏古玉一,共三片,每片上侈下敛,合三而成规。片之两边各有一孔,古盖以物系之,余谓此即古之环也。环者,完也;对玦而言,阙其一则为玦。玦者,缺也。以此读《左氏》,乃得其解。后世日趋简易,环与玦皆以一玉为之,遂失其制。(王国维《观堂集林·说环玦》)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左传·晋灵公不君》)东汉人服虔注“扶”作“跣”,今西晋人杜预注本也有作“跣”者。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郑玄笺:“三爵者,献也,酬也,酢也。”主人向客人倒酒为献,客人以酒回敬主人为酢,主人又自饮以酌宾为酬。 古代君王宴请大臣,其礼有二:一为正宴,二为小宴。此当为小宴。 《春秋》本是各国史书之通名。 羊舌肸习于《春秋》。(《国语·晋语七》) 教之《春秋》。(《国语·楚语上》) 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墨子·明鬼篇》) 墨子又云:“吾见百国春秋。”(《隋书·李德林传》载其《答魏收书》) 鲁国史书《春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蟪蛄(音惠姑),昆虫名,形状似蝉,体小,青紫色,有黑纹。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 为什么用“春秋”二字命名史书? 晋人杜预解释说:编年史是“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古代有的解释说春秋是“二始”,春是阳始,秋是阴始。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上古早期(西周以前)一年只分春秋二季,不分春夏秋冬。 在甲骨文、金文等出土文献中,“春”、“秋”表示季节,虽然有“冬”、“夏”二字,但前者是“终”的本字,后者是“华夏”的“夏”,跟季节无关。因此有可能西周以前只有春秋二季,后来才发展为四季(参见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第7页,中华书局,2010年11月)。 * * 《辞海》:中华书局编印,1936年出版。1979年,上海辞书社分三册出版了修订本,1980年又出版了缩印本。由于比《辞源》晚出,《辞海》无论在引用书证出处、释义、标点等方面都有较大改进,比如引用书证注明篇名,标点也不像《辞源》那样一律用圆圈。在部首方面,由于调整为用简体字作字头,将原来的214部改为250部。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4-1975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主要参加者有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著名学者)等单位集体编写的,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后附难字表,收难字2600多个。1993年出修订版。2005年出增订本(第4版)。本书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适用于初学古汉语的读者。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任主编,王力、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何九盈、蒋绍愚、张双棣共同编著,2000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收字12500余个,以繁体字排版。字头按《辞源》的214个部首排列,同部首的,以笔画多少为序。注音分三部分:①现代音;②中古音,注出反切以及声调、韵目、声母;③上古音,只注出韵部。本书是一部中型古汉语字典。 《助字辨略》:清人刘淇著。共收字470多个。本书取材自从先秦至元代的古籍,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等,资料非常丰富。本书收录有大量出现在诗词话本小说中的虚词,可贵之处是把“诗词”和所谓的“经传”、“史汉”同等看待,具有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经传释词》:清人王引之著,比《助字辨略》的成书大概晚了一个世纪左右。共收字160多个。本书所收虚字以经传为主,以子书和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古籍一概不收。本书的优点是能够突破字形,用同音假借解释字义。缺点是收字太少,而且术语也跟今天的不一样。可使用李花蕾点校本《经传释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 《词诠》:近人杨树达著。由中华书局1954年出第1版,1965年第2版。全书收录古汉语虚词500多个。以周、秦、两汉时期古籍中的虚词为主。对每个虚词的解释,先标明词类,然后解释意义,再列举大量例句,例句都标明出处。本书的缺点是:只注重收录单音词,忽视了复音词;缺乏历史观念和方言观念。该书只是把某个虚词的各种用法平排并列,至于某种用法最初出现的年代和消亡的年代,以及某些虚词的特点,都毫无说明。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199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以收古代汉语虚词为主,酌情收录了部分近代汉语虚词。本书不仅收录了单音节虚词,还收了复合虚词、惯用词组和固定格式,凡1855条。是初学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 《古汉语虚词》: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