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会东: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与运用.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图作为一种图形与符号语言,深刻地反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映着社会的生产水平与人类的生活空间,同时表现着经过人类塑造的社会人文景观。古地图是古代中国科技和传统文化的体现和缩影,比文字记载更形象化。古代地图的绘制和表现形式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反映着绘制者及其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地图的绘制、传播、阅读、收藏不仅是一部科技史,更是一部文化史。 一、中国地图源流 1.图先于文 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表达,很可能是用图而不是文字。最早记载中国人使用地图的实例是1954年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年的铜器《宜侯矢簋》铭文。其内容讲的是改封虞侯于宜,并赐山川、城邑、器物和庶人。铭文云:     “佳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国图》。” 铭文中提到两幅图:《伐商图》和《东国图》,前一幅应是指武王伐商纣、周公助成王平武庚之乱时使用的军事地图,后一幅可能指东方各诸侯国的疆域图。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舆图记录。 2.现存先秦秦汉地图(出土地图) (1)战国中山王兆域图 (2)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木板地图 (3)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地图 二、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 1.绘制技术 (1)形象画法 类似于传统山水画法 中国地图通常采取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象画法,则又反映中国古代地图脱胎于原始“意境地图”,与山水画丝丝相扣的传统。“详于水而穷于山”是中国古代舆图传统式样的特征之一。 (2)制图六体与计里画方   三世纪西晋时期的裴秀更总结出制图的六个原则,被称作“裴秀制图六体”:   “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 阐述绘图基本数学要素:比例尺、方位和距离,以及因地形起伏、偏斜和曲折而带来的距离误差如何加以改正的方法。 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对中国传统制图学的影响延及了一千五百多年,直至十九世纪清朝末年绘制的某些地图仍在使用他的制图原则和方法。 唐·贾耽《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海内华夷图》   宋·沈括《九域守令图》《禹跡图》   元朱思本《舆地图》 明罗洪先《广舆图》  计里画方是绘制地图内容的数学定位方法,不是地图要素的表示方法。计里画方的数学基础与以形象符号为主的地图绘制法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地图编绘法。 《禹跡图》 (3)实地测绘与经纬坐标 周公在嵩山建立观星台 唐代僧一行测绘 天文测绘 清代康熙帝任用传教士进行全国测绘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命中国官员与西方传教士赴全国各地测绘制图,至五十七年(1718)全图绘成。实地考察与制图综合相结合 康熙皇舆全览图 (3)绘制主体与存贮方式 地图是一个国家领土与主权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由于地图与军事、政治的关系重大,地图之得失,常关系土地之得失。所以,古代图籍多由政府绘制执掌,地图也往往是作为国家档案的一种来收藏,往往由中央机构或地方官方的档案库房保存。 历代中央政府本身难以凭空绘制全国地图,往往先征集地方官府的地图,然后再综合成全国一统舆图。地方各级官府绘制地图,一方面是为了知晓所管辖地域之方位、大小、户籍分布,以作为征收赋税、执法统治的依据;另一方面则需送呈中央,作为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对全国范围内的山川疆域、行政区划、户籍人口、赋税廨额、关隘形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委官统治。历代官绘地图有三年一造送或五年一造送的制度。 (4)民绘本 官员学者 通经明史 书商坊肆 刻印获利 三、中国古代地图类型 1、类型 天文图、疆域图、河渠图、城市图、军事图、交通图、风景图等 各种地图对地理要素所采用的不同表现方式,专题地图为研究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历史、政治、水利或军事地理,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时空断面。 2.方位与视读 (1)方位 中国地图采用不同的方位,是绘者从使用目的出发的方位观。中国传统地图,或上北下南,或以南为上,更有甚者,以卦位为方位。 无论官绘,还是坊间私刻,古地图的方位都不固定。地图的方位恰恰反映了制图者的文化观念,各种地图对地理要素所采用的不同表现方式,透视的方向,载量的取舍,既代表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政区图、城市图、边防图往往是挂图:总图一般上北下南,局部图一般上南下北。   交通图、河渠图往往是长卷案图,方位往往不固定: 一种以长卷式《郑和航海图》为代表,沿着中国海岸线的走向,总是从海面向陆地视望。地图的方位随图卷的展开,不断地变换,但是陆地总是在上方。 一种是《万里海防图》沿海各省区的海防军事营汛图,内容重在描绘中国沿海全程或某一段沿海陆地、岛屿的防守状况,一般多采取由陆地向海洋的视位。 前者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4ke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