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地质遗迹点基本特征与保护措施.doc

浅析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地质遗迹点基本特征与保护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地质遗迹点基本特征及保护措施   [摘要] 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地质迹点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深入陆地的古海岸之一,是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俱全的典型海蚀地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开发价值,必须全面地加以保护。该遗迹点处于白垩系砂砾岩所构成的小山坡上,由于保护力度不够,风化剥蚀等破坏情况比较严重。根据该遗迹点的基本特征,为防止该遗迹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加剧破坏,本文提出采取微型锚杆等技术措施和禁止擅自从事工程活动等行政措施进行保护。   [关键词]海蚀崖 地质遗迹点、基本特征 风化剥蚀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82-1   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地质迹点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深入陆地的古海岸之一,是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俱全的典型海蚀地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开发价值,必须全面地加以保护。笔者曾参加过广州市有关部门主持的该遗迹点保护规划的会议,现根据会议所获情况和资料,谈谈对该遗迹点基本特征及保护措施的一些粗浅看法。   1地质遗迹点的基本特征   1.1位置及类型   该地质遗迹点位于海珠区石榴岗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汇处西北侧的牛眠岗,由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尚时发现于1937年,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该海岸遗址突破了以往世界古海岸线与当前海岸线宽度最大值不超过50km的说法,达到了100km。经过相应的勘察和分析,确定七星岗海岸遗址形成于距今约6000年前,属于极少数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址之一,可以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海面变化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广州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位置变迁具有少有的大距离深入内陆的特征。   在山坡坡脚约20m的距离内,分布“海蚀崖、海蚀凹槽、海蚀平台”一整套海蚀地貌。   参照《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稿)》(国土资源部,2010年10月)中的地质遗迹分类和定名标准,七星岗地质遗迹点可归为地貌景观大类海岸地貌类海蚀地貌亚类地质遗迹,定名为七星岗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   1.2地质与地貌   七星岗海蚀崖所在地为白垩系红色砂砾岩所构成的小山坡,山岗北坡和缓,南坡崖壁呈额头状,下部为凹槽状,凹槽底面向外延伸,形成斜平台,台面向外下倾,显示南坡一侧曾经受到强烈的侵蚀,从而形成后退的崖坡。虽然岩石在日晒雨淋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物理风化作用,出现了片状剥落和局部崩塌,但是海蚀崖、海蚀凹槽、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仍保存得比较完整。据中山大学黄进教授1963年对平台进行的水准测量,该平台比现今的平均高潮面高出0.35m(前缘高出约0.2m,后部高出约0.5m),比现今的海平面高出1.93m。   海蚀崖:出现在山坡南面的坡脚南面的坡脚至第一缓坡之间,坡宽约20m,高约2m,崖面圆浑,岩壁下部有长长的凹槽,崖面上的岩石被海浪淘蚀悬空而成额头状突出。   海蚀凹槽:现存的海蚀凹槽宽约6m,深约0.5m,高0.3~0.6m,洞壁呈现为不完整的内弧形。   海蚀平台:海蚀凹槽前的海蚀平台长约6m,台面向外下倾,倾角为15°。由于山坡坡脚堆满垃圾和杂填土,现存无法测得海蚀平台向外延伸的宽度。   1.3形成及演化   根据相应的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形,形成于约3.7万年前,曾发生过两次海侵。七星岗海蚀崖地貌地质遗迹点形成于第二次海侵盛期,距今约4000~5000年。根据推测,当时全球气温普遍转暖,导致中、高纬度的冰川大量消融,海平面上升,淹没当前广州城的大部分地方,而海珠区一带更是完全处于海平面以下。海浪以其巨大的威力拍击沿岸,冲刷、淘蚀陡崖,在崖脚形成海蚀凹槽,在海浪的不断作用下,凹槽逐渐向内伸进,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造成海岸逐步后退,从而形成海蚀崖和海蚀平台,也就是七星岗海蚀地貌的由来。后来,随着广州地区构造下沉作用缓停,淤积作用加强,海水开始缓慢退出。   2保护措施   2.1保护原则   (1)保护措施不对岩石本体、地形地貌等造成影响或破坏,以保持地质遗迹的永久性和突出地质遗迹点的自然性;   (2)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对于环境的影响,保持和维护原有自然系统动态平衡,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提高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对人为负荷的稳定性或承载力;   (3)要坚持经济性原则,对保护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在确保规划方案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   2.2保护措施   2.2.1技术措施   ①在不影响海蚀崖本体和地形地貌的前提下,采取无损修复和加固的方式,在破损的海蚀崖中植入微型锚杆,对其进行修复和加固;   ②应用先进的灌浆技术,选择强度较

文档评论(0)

181****17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