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内燃机平衡.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2 如图所示为二冲程四缸机,发火顺序为1-3-2-4,分析曲轴内平衡性 (1)按曲柄端面图,求得该曲轴合成不平衡离心惯性力矩为 方向在第一曲柄之后45o (2)求轴承支反力,并设将它移置到第一及第末气缸中心线处,经计算可知在第一和第四气缸中心线处的轴承支反力为: (3)将作用在各缸中心线上的离心惯性力和轴承支反力合成后可分别求得力系在垂直和水平平面的分力,如图(c)、(d)所示。 (4)分别求曲轴在垂直和水平平面内的弯矩图。最后将水平和垂直弯矩合成 在曲轴中央处: 在第二及第三曲柄中心 位置处: 此为最大值。显然,合成弯矩图应为一条空间曲线,这里我们关心的是其数值大小,故将其画在一个平面上。 (此例为一般顺序,如无合成不平衡离心力矩可省略第(2)步) 三、内燃机平衡系数表 内燃机平衡性能完全取决于气缸数与曲柄排列,具体用合成惯性力、合成惯性力矩表示。合成惯性力与合成惯性力矩有下列公因子: 离心惯性力公因子:mrRω2 离心惯性力矩公因子:mrRω2L0 一阶往复惯性力公因子:mjRω2 一阶往复惯性力矩公因子:mjRω2L0 二阶往复惯性力公因子:λmjRω2 二阶往复惯性力矩公因子:λmjRω2L0 故可将合成惯性力、合成惯性力矩分别除以公因子,得到平衡性能参数,从而可以将不同气缸数、不同曲柄排列的发动机的对应的平衡系数列成表,以便在设计选型时选定。只有在遇到特殊的曲柄排列,在表上查不到时,才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计算。表上的角度为第一曲柄处于上止点位置时,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矢量由上止点位置顺时针方向度量的角度。 * * 第三章 内燃机的平衡 §3—1 概述 一、研究平衡的目的: 1、分析各种结构机型内燃机的平衡性能,为设计选型提供预测和依据; 2、寻求改善内燃机平衡状态的措施:如采用适当的气缸数、曲柄排列和曲柄布置方案、在曲轴上设置平衡重、采用专门的平衡机构等。 二、平衡的定义 1、平衡:内燃机在稳定工况运转时,如果传给支承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则称内燃机是平衡的。 内燃机的平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惯性力系的平衡和扭矩的均匀性。扭矩不可能绝对平衡,只能要求扭矩不均匀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如增加缸数、调整发火顺序等措施)。因此平衡研究的重点在惯性力系的平衡上。惯性力系的平衡性能主要取决于发动机中运动质量的配置,故惯性力系的平衡可称为惯性质量(离心、往复)的平衡。 2、外平衡与内平衡:研究发动机不平衡力和力矩对外界(支承)的影响,称为外平衡问题。对采取了外平衡措施的发动机还要进行内力矩和剪力分析,称为内平衡。 3、静平衡与动平衡: 静平衡:旋转质量系统的质心在旋转轴线上时,系统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为零,则认为系统是静平衡的(因质心是否位于旋转轴线可以静态检测,故得名)。 动平衡:系统静平衡但当旋转质量不在同一平面上时,不足以保证运转平稳,如图表示,只有当系统运转时不但旋转惯性力合力为零,而且合力矩也为零时,才完全平衡,这样的平衡称为动平衡。 图(a):静不平衡系统,不平衡旋转质量产生的离心 惯性力Pr要传到支承上,造成振动。 图(b):静平衡系统,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为零,满足静平衡要求,但合力矩不为零,系统旋转时仍会给支承造成附加动负荷,假定支承与惯性质量都对称布置,则 图(c):动平衡系统,惯性力合力、合力矩都为零 由惯性力平衡,有 由惯性力矩平衡,有 联立上面二式即可求出平衡质量 , 发动机旋转质量系统必须保证动平衡 §3—2 单缸内燃机的平衡分析 单缸机的振动力源:①往复惯性力②离心惯性力③倾覆力矩Md 一、 如图所示,对于离心惯性力Pr可用直接在曲轴上加平衡重的方法来平衡,设两块平衡重质量均为mB,则有 从而可求出每块平衡块的质量为 可见,平衡块回转半径越大、曲柄连杆机构本身的不平衡旋转质量越小,则所需要加的平衡块质量mB 越小。 离心惯性力Pr 二、往复惯性力PJi、PjII 按活塞加速度近似式,往复惯性力可写成 为分析往复惯性力的平衡法,可进一步将往复惯性力写成: 其中 因此往复惯性力PjI(或PjII)可看成两个以角速度ω(或2ω)朝相反方向旋转的矢量C/2(或λC/2)之和,这两个矢量分别称为正转矢量(AI或AII)和反转矢量(BI或BII),两个矢量重合位置与气缸中心线平行。亦即往复惯性力可以分别转换成两个离心力:两个质量mj/2(或1/2·λmj/4)在半径R处以角速度ω(或2ω)朝相反方向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可以用与平衡离心惯性力同样的方法来平衡往复惯性力,只要设计的平衡机构产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