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景观生态规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三角洲 目录 简介 地理位置 土壤植被 生态特点 地区特点 主打生态高效 黄河三角洲 目录 简介 地理位置 地貌类型 土壤植被 生态特点 地区特点 主打生态高效 简介 黄河三角洲(HuangHe Delta )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东营市利津县以下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 历史变迁 自1855年以来分流河道多次改道,每次在三角洲顶点附近发生改道的分流河道系统称为该时期的流路,在流路活动期内,分流河道每年都发生决口、摆动(Li等,1998),但都是在三角洲顶点以下的或口门附近发生。在顶点附近两次改道之间形成的堆积体,包括陆上三角洲和水下三角洲,称作三角洲叶瓣,现代黄河三角洲是由多个这样的叶瓣体组成。1855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共形成8个叶瓣体,1976年以前形成的7个叶瓣,总计注入渤海112年,平均每个叶瓣活动期为16年,与MISSISSIPPI河三角洲叶瓣115-175年周期(Wells and Coleman,1987)比较其活动期是相当短的。1976至2010年共形成两个三角洲叶瓣。各叶瓣形成的时段分别是:1.1855-1889年;2.1889-1897年;3.1897-1904年;4.1904-1929年;5.1929-1934年;6.1934-1938年和1947-1964年;7.1964-1976年;8.1976年-1996年;1996年至今。 地貌类型 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属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3-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由于黄河三角洲新堆积体的形成以及老堆积体不断被反复淤淀,造成三角洲平原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形态复杂,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河滩地(河道)、河滩高地与河流故道、决口扇与淤泛地、平地、河间洼地与背河洼地、滨海低地与湿洼地以及蚀余冲积岛和贝壳堤(岛)等。 土壤类型与质地 褐土:褐土面积很小,仅2.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44%。分布在南部高程8m以上的山前缓岗、山前倾斜地与河阶地上。成土母质为洪积、冲击物或黄土状物质,富含石灰质。土体深厚,土色呈褐色或棕褐色。全剖面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粘化层、钙积层较清晰,为A-B-C型剖面。 植被分布 黄河三角洲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区内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盐量、潜水水位与矿化度、地貌类型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木本植物很少,以草甸景观为主体。   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在天然植被中,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占天然植被的56.5%,沼生和水生植被占天然植被的21%,灌木柽柳等占天然植被的21%,阔叶林仅占天然植被的1.5%左右。植被群落分布为:(1)黄须菜群丛,占土壤面积的10.6%;(2)柽柳—黄须菜群丛,占土壤面积的2.2%;(3)马绊草群丛,占土壤面积的4.99%;(4)芦苇群丛,占土壤面积的5.38%;(5)一年生禾本草群丛,占土壤面积的3.59%;(6)白茅—芦苇群丛,占土壤面积的1.75%。人工植被中以农田植被为主。木本栽培植被仅占人工植被的4.3%左右,农田植被占人工植被的95.7%。   植被中有植物种类40多个科、110多个属、160多个种。以禾本科、菊科草本植物最多。在草本植物中,以多年生根茎禾草为主,尤以各种盐生植物占显著地位。 生态特点 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广阔平坦,多为沙质和泥质,这里是重要的对虾产地,又是海产基地、海盐基地,素有“百鱼之乡”的美称,黄河鲤鱼、黄河刀鱼、银鱼、毛虾都是别具风味的特产。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这里已设立了153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这里具有世界上最年轻的河口湿地和大面积处于相对原生状态的滨海湿地,生境独特,物种丰富。现有野生植物393种,鸟类265种。在大面积的湿地和沼泽地上,仅珍贵保护鸟类即达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如白鹳、金雕、丹顶鹤等,普通鸟类以鹭、鹬类涉禽最为多见。近海水域有海豹、江豚、文昌鱼、中华鲟、松江鲈、棱皮龟、长须鲸等珍稀海洋动物。 黄河三角洲湿地 ?? 在1990年的时候,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保护区内有水生物641种,植物393种,(仅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7种,二级保护鸟类34种,共计有十万余只)。这里,春季各种野花争鲜斗艳,五月中旬槐花盛放忽如一夜大雪飞至,秋季芦花遍野一幅天苍、野茫的景象。秋冬季节,众多的冬候鸟和旅鸟来此栖息,天鹅及各种鹤类、鹳类、鸥类、鹭鸟、野鸭等成群结队,或翱翔蓝天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