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圆桌对话案例研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ppt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圆桌对话案例研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圆桌对话案例研究 报告人:Bell课程第四小组 小组成员介绍 汇报提纲 模式概念介绍 校园社区: 校园作为在校学生长期居住的场所,为学生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提供必要环境。因此把校园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以学生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学校功能,具备校园规范的区域,称为校园社区。 校园环境圆桌对话: 指一种建立在校方、相关单位、学生居民三方之间,以自愿参与、平等对话为原则,针对校园环境问题进行交流的机制。 第二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环境圆桌对话 会议组织和实施过程 会议宣传 校园网络发帖 校内发放会议宣传单 会议过程 3、主持人总结会议内容: 增加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对学生加强教育和意识的培养; 调节各校门来疏导交通; 学校增加信息公开程度; 交通问题涉及到后勤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协调合作,全面推进绿色校园的建设。 4、填写会后调查问卷 第三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环境圆桌对话 总结分析和展望 会后效果反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与会人员 共发放1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份 调查内容: 1)校园环境信息公布与问题反馈途径调查 2)环境圆桌会议了解情况调查 3)参加意愿调查 4)对本次会议效果的反馈 5)建议和意见(在后面具体介绍) 6)调查同学关注的校园内其他环境问题 基本情况 以学生为主,涵盖本科和硕士; 包括环境学院、地遥学院、管理学院和化学学院等院系 性别比例 男:女=7:10 校园环境信息公布途径调查 校园环境问题反馈途径调查 环境圆桌会议了解情况调查 参加意愿调查 本次会议效果的反馈 校园内其他环境问题 绿化及人口拥挤 噪声污染(运动会喇叭声,空调) 白色垃圾 大气污染:车辆拥堵、工地粉尘污染 校内秩序问题:宣传单、宣传海报乱贴;小市场 校内景观问题:校园美化,水环境、水景建设、绿化噪声问题。 …… 问卷小结 总体而言,与会人员对本次会议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认为这次会议的形式有助于促进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拓宽了双方的交流渠道;会议中所达成的一些共识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改善校内交通状况,推动同学参与校园建设。 “总体效果不错” “组织得非常好” “总体很有创意,很好 ” 活动总结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主题选取 宣传公示 由于时间、经济和人手不足的问题,宣传工作没有充分展开。以后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进行充分宣传。 组织筹备(1) 组织形式 组织筹备(2) 代表邀请 组织筹备(3) 与代表沟通 会议策划比较详细,各方代表对会议有基本了解 此次会议前与代表的沟通比较成功,代表们准备较充分,发言都比较有质量。 对学生代表组织了会前培训,使学生代表熟悉会议流程,掌握谈判技巧。 校方对于学校基本管理信息的提供也很明确,但具体的校方管理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透露,今后的工作中应当重视与校方代表会前的细节探讨。 会议过程 其他方面 虽然此次会议末期主题有所分散,但形成了一个校方与学生就生活学习方面问题的良好沟通 校方代表一再表示希望此类活动可以扩大范围深入进行 后续工作 积极推动与校方的共识,希望能就校园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签订会议共识。 会议结果的反馈:学校;学生代表;校园网络等。 本次会议没有媒体参与,可向校园媒体投稿,加强宣传。 与校园环保社团联系,以期将这种形式的活动继续推广。 费用决算 致 谢 衷心感谢刘静玲、崔丹丹以及曾红鹰等老师为我们的课题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学校党委副书记田老师对活动的支持,感谢后勤处张处长、保卫处丁主任和学生代表们的积极参与。 感谢环硕08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长期以来,我们组各个成员的积极努力以及学五餐厅、16号楼给我们提供的会议场所。 通过我们的亲身实践,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对我们的专业学习、为人处世都有了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 世界银行.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项目实施指南,2008.3 [2]葛俊杰,王仕,袁增伟,毕军.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公众参与的创新模式.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J],2007.7,(4) [3]贺振燕,王启军.论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问题.环境科学动态,[J], 2002年,(2) [4]张冠文.简论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表现.档案学研究,[J] [5]李富贵,熊兵.环境信息公开及在中国的实践.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2005年(4) [6]孟庆堂.环境信息公开作为有效环境管理模式的探讨.上海环境科学 [7]何燕宁.创建绿色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专论与综述 [8]王增民,史文霞.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探讨.黑龙江环境通报,[J], 2006年9月,(3) [9]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