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炎止痛膏与板蓝根联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docx

中医消炎止痛膏与板蓝根联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消炎止痛膏与板蓝根联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 果观察 张红艳(辽宁省抚顺市屮医院口腔科 113008)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对诊断明确的流行性 腮腺炎患者制定一套全面的屮医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流行性 腮腺炎病人,进行中医分型辨证,本次研究是以治疗温毒袭表证为主。随机分成 屮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中医治疗组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按照 治疗效果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并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屮医治疗组 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中医治疗组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屮医 分型辨证施治的屮医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严格制定的临床试 验和长期跟踪的效果观察,为中医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案提供了科学、规范可 靠的依据。 【关键词】消炎膏板蓝根流腮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3) 31-0049-02 现代医学认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并有波及全身各种组织的倾向。西医治疗以 抗炎抗病毒为主,此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抗炎药物不起作用。祖国屮医医 学首见于金代,《疮疡经验全书?猝腮》记述:“此毒受在牙根耳聆”,通过肝肾气 血不流,壅滞颊腮,此是风毒肿。”指出了本病的病因和病机特点。明代《外科 正宗?猝腮》进一步阐明「殊腮乃风热湿痰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 者,多两腮肿痛,初发寒热。”并提出内服柴胡葛根汤,外敷如意金黄散的治疗 方法。经过多年中医医药的改良与发展,我采用外敷消炎止痛膏与内服板蓝根联 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温毒袭表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辨证分型 1.1首辨病位 本病是由感受风湿邪毒所致。邪毒从口鼻而入,侵犯少阳胆经,热毒蕴结经 脉,郁结不散,气滞血瘀。故见耳下腮部漫肿,坚硬作痛。因初起邪犯肺胃,故 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肺卫失和症状及咽喉疼痛之胃热上冲见证,少阳与 厥阴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之脉下绕阴器,热毒由少阳传及厥阴,则可见睾丸或卵 巢肿痛。如温毒炽盛,窜入营分,陷于心包,犯胃侵脑,则可发生壮热、头痛、 呕吐、痉厥、昏请、肢强等。 1.2次辨病性 中医学认为,归纳本病的基本病机依次为:风热上攻,阻遏少阳;胆热犯 胃,气血奎滞;温毒炽盛,涉及心肝;气血亏损,痰瘀阻留;邪退正虚,气阴亏 耗等。 1.3辨证分型 流行性腮腺炎按中医辨证分型为温毒袭表证、热毒蕴结证、毒陷心肝证、邪 串肝经证 本次应用消炎止痛膏与板蓝根联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温毒袭表证为主。 2临床资料 2.1对象 门诊口腔科就诊患者中,以中医辨证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流行性腮 腺炎温毒袭表证为主。患者共55例,未经治疗且无其他疾病的患者。 2.2分组情况 患者55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对照组20例, 男10例,女10例。年龄4?14岁之间。 2.3药物 中医联合治疗组:消炎止痛膏、板蓝根 西医对照组:利巴韦林(病毒畔片剂)、阿莫西林颗粒 3诊断及治疗方法 3.1西医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3.1.1流行病学:冬春季节,当地有本病流行;流腮患者接触史。 3.1.2临床特点:发热,-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边 缘不清。腮腺管口红肿。口可发生颌下腺炎、舌下腺炎、睾丸炎、脑膜脑炎、胰 腺炎等。 3.1.3实验室检查 血像:H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及尿淀粉酶测定:正常或轻度至中度增高。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①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效价呈4 倍增长。②病毒分离:有条件者可由早期患者的唾液、尿及脑膜炎型的脑脊液中 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凡具备1、2、3项者可作出临床诊断,血清学及病原学阳性可确诊。 3.2中医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以中医辨证为主 主证: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舌质红,苔薄白或淡黄, 脉浮数。 流行性腮腺炎为传染性疾病,为诊断明确所以配合实验室检查。 3.3治疗方法 3.3.1中医联合治疗组 温毒袭表证:证候 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大,边缘 不清,2?3d达高峰。通常一侧腮腺先肿大l?4d后,对侧也肿,持续4?5d后逐渐 消退,整个病程约10-14do肿胀为非化脓性。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配合 实验室检查以达到临床确切诊断。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止痛为主。中医 联合治疗组分为外敷消炎止痛膏和内服板蓝根颗粒。以-?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 部位,外敷消炎止痛膏。三天更换一次。内服板蓝根颗粒,开水冲服。一次3? 6克,一日3?4次。 3.3.2西医治疗对照组 以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给予 病毒卩坐片剂成人每次100mg^200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