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潮州俗语·分析潮人生活·了解社会变迁.DOCVIP

收集潮州俗语·分析潮人生活·了解社会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PAGE 20 - 收集潮州俗语·分析潮人生活·了解社会变迁 高一级: 陆晓冰 蔡丹丹 吴雪晓 张蓉 林立 郑晓珊 陈湘芸 吴琛 指导老师 :黄友彬 (潮州金山中学历史组) 一、课题的提出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距今6000年以前,在潮汕大地上便已有人类行走的脚印了。潮汕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的存在和影响,早已超越本土,跨越重洋,在东南亚等地,潮籍华侨、华人和华裔的数字,已近千万。假如你了解“红头船”的历史,假如你知道在东南亚各国潮剧团的数字曾经逾百的盛况,假如你有机会徜徉于曼谷的唐人街,跟说着潮州话的乡亲们促膝谈心,你就会意识到,悠久历史的潮汕文化张力是如此之大,底蕴是如此深厚,它是一种带有地域色彩的群体性文化。哪里有潮汕人,哪里就有潮汕文化! 民俗语言学家曲彦斌认为:“民俗语汇是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要素的载体,……它是民俗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研究民俗语汇对认识民间世俗生活,研究中国文化甚至对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民俗学家王献忠也深谙此道,他说:“方言是一个地区民俗的载体,它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它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也是内容。”“对于各地文化风俗的研究,不仅要从他们的其他方面入手,而且也要从最基础的方言入手。方言研究对于了解民俗,对于真正把握各地人们的文化独特性的深层结构,往往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地方文化结构深埋在方言结构之中。” 综上所述,方言俗语确实是民俗研究的宝藏。先贤云:“礼失求诸野。”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说:“礼失求诸野语。” 潮汕方言中有很多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而耐人寻味的俗语和谚语。其中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远离今天的显示生活而被淘汰消失。虽然现在的中老年人讲起来仍津津乐道,但年轻人却不知所云。但它们是潮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潮汕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潮人先辈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富有诗意,琅琅上口,铿锵有力,长时间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俗语是怎样形成的?俗语与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有着什么关系?俗语反映着怎样的民俗现象?现有的俗语大都形成与古时的潮州,反映着古时潮州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通过对俗语的收集分析,比较古今潮州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有什么异同点? 二、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1、认识和了解潮州俗语的内容、出处和意义。 2、对比古今潮州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的异同。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知识;培养积极参与的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为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法 1、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潮州俗语。 2、采访老一辈人,了解潮州俗语,做好记录和拍照。 3、进行实地考察,户外摄影。 4、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 5、整理所有数据,并讨论分析材料。 6、撰写调查报告。 三、研究的过程 (一)基本进程 1、我们分三组分别到潮州市谢惠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潮州俗语。 2、分成两组,一组利用周末到西湖公园采访老一辈人,了解、收集潮州俗语,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另一组到卓府和甲第巷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潮州特色民居,并做好记录和拍照。 3、根据所得资料,讨论撰写问卷问题,发放问卷。将收回的调查表交给组长,并由组长进行整理,得出有关数据,并制成数据表,结合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做一个有关本小组的报告。 4、对做好的数据报告进行分析讨论,撰写总结报告。 (二)具体做法 〖例一〗采访老人,了解潮州俗语。 时间:2005.5.2 地点:西湖公园 人物:陆小冰 蔡丹丹 吴雪晓 张 蓉 吴 琛 按照原计划,我们进行潮州俗语采访,选中了潮州市内老人活动较活跃的地方——西湖公园。 上午10:20我们来到西湖边上一亭子。天气温暖惬意,几个老人正在欢乐地聊天。我们腼腆地走了过去,寒暄并表明来意,她们也乐意交流。 琛:您是否知道潮州俗语源于何时? 甲:潮州俗语历史悠久,说也说不清,都是祖辈们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雪:能否给我们讲些与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潮州俗语?比方说“好耳听石二” 乙:其实一些俗语是古代人们的说话的习惯,为了表达不满的情绪等等,用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字眼,比方说“庵埠老爷大细目” 丹:许多老人喜欢听潮剧,也有些俗语是关于这方面的,比如“老老戏唔知挂须”,您们听得懂么? 丙:听多了,也好懂。这个“庵埠老爷大细目”就是指对人对事不公正,偏心眼。这俗语来源于潮州庵埠两个乞丐的传说。 从前有两个乞丐,他们都有一条腿“大脚胴”,即患有“象皮腿”之病。他们四处求乞,夜宿宫庙。有一次,乞丐甲在庵埠的仙溪神庙里过夜。半夜时分,恍惚间他见“老爷”走下来对他说:“弟子一只靴,剥去吊大厅。”天亮醒来,乞丐甲正要抬起病腿,忽觉病腿消肿,奇迹般地痊愈。他马上把喜讯告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