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ocx

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孔祥民 庞秀 孙娜(济宁市中医院27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 择我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吟片、柳氮磺毗噪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 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患者治疗 后红细胞沉降率和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V0.05)。结论 中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能有效 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关节功能障碍并显著降低炎症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 微创针刀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3) 35-0067-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 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特点[1]。如果没有 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多数RA患者会发牛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的治疗西医 多釆用免疫抑制剂、非留体抗炎药、激素、生物制剂等,但仍存在部分患者疗效 不够满意、副作用多等问题。如何运用中医方法加强疗效就成为值得探索的课题, 成功的中医疗法也有望简化西医治疗方案以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我院采用中 医微创针刀疗法治疗RA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RA患者92 例,釆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 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3.64plusmn;4.67) 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 (44.01plusmn;4.6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釆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o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RA分 类标准和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ACR/EULAR)RA分类标准⑴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痹》[3]。 纳入标准:患者至少符合上述一种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诊断标准, 年龄在18?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临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除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除外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 性疾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甲氨蝶吟片10mg/次,1次/周,柳氮磺毗噪肠溶片 0.75次,2次/日,布洛芬缓释胶囊0.3次,2次/日,8周为1疗程,治疗1 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微创针刀治疗:患者坐位,取肿 胀疼痛最明显的两个关节,处置区域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麻后采用针刀迅 速刺入肿胀的关节周围处并进行十字剥离,切开患者肿胀关节囊壁,针刀退出后 用碘伏擦拭出血部位,并挤压肿胀的部位周围,将内容物尽量挤出。然后碘伏消 毒,无菌棉球覆盖创口后常规敷料包扎。治疗4周后症状体征缓解不明显患者予 再次治疗。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分为显效:关节肿胀完全消失、疼痛明显减轻,关节 活动度正常;有效:肿胀关节数减少1/3或以上、疼痛明减轻,关节活动度改善; 无效:肿胀关节数减少不足1/3,自觉疼痛改善不明显,关节活动度未改善。并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患者治疗情况由专人整理归纳并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采用SAS 1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详见表K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46 29 (63.04) 14 (30.43) 3 (6.52) 93.48* 对照组 46 16 (34.78) 16 (34.78) 14 (30.44) 69.56 注: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X2=8.7310, ★ P二0.0031V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和CRP浓度变化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和CRP浓度变化比较[plusmn;s] 组别 例数 ESR (mm/h) CRP (mg/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 46 64.67plusmn;1.59 23.34p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