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镍系顺丁橡胶的生产及应用
张 目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三厂,黑龙江,大庆163714)
某石化公司顺丁橡胶装置自1998年5月投产后,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攻关和开发,成功地开发并应用了催化剂预混工艺、凝聚技术、卧式热泵技术、机械人码垛技术[1]。该套顺丁橡胶生产技术已经成型,成功推广应用于四川石化公司150 kt/a顺丁橡胶装置。
目前该石化公司的顺丁橡胶一套、二套装置的生产能力为160 kt/a,是国内最大的顺丁橡胶生产基地。聚合反应采用三釜连续聚合操作流程,采用催化剂预混新工艺,通过优化催化剂的陈化及进料方式提高催化剂的利用效率、活性和稳定性,使催化剂活性中心分布更均匀,聚合反应平稳,门尼稳定在44~46之间,橡胶成品物性好,拉伸强度达到16 MPa,扯断强度达到420%以上。
1 BR-9000的生产
BR-9000(顺丁橡胶)由1,3-丁二烯在镍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液中定向聚合制得。以丁二烯为单体,以沸程为60~90 ℃抽余油为溶剂,在环烷酸镍、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三异丁基铝组成的镍系催化剂存在及微量极性化合物的引发下,丁二烯进行立体规整定向聚合,生成顺1,4-结构含量高的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在3台串联的反应器中连续进行。聚合温度65~98 ℃,聚合时间1.5~3 h。达到预定聚合度后,加入终止剂终止聚合制得顺丁胶胶乳,再经水析凝聚使胶粒析出,未反应的丁二烯和溶剂经精馏脱水、脱轻、重杂质后循环使用。含水胶粒经洗涤、挤压脱水、膨胀干燥而制得顺丁橡胶。常用的催化剂有锂系、钴系、钛系、镍系、稀土系催化剂[2]。
2 BR-9000产品指标
BR-9000产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8659-2008。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BR-9000技术指标
项 目
优级
一级
合格
试验方法
挥发份的质量份数/%
≤0.50
≤0.80
≤1.10
热辊法
灰份的质量份数/%
≤0.20
≤0.20
≤0.20
GB/T4498
生胶门尼粘度
45±4
45±4
45±7
GB/T1232.1
混炼胶门尼
≤65
≤67
≤70
300%定伸应力/MPa
25 min
7.8-11.3
7.5-11.5
7.5-11.5
GB/T8660
35 min
8.5-11.5
8.2-11.7
8.2-11.7
50 min
8.2-11.2
7.9-11.4
7.9-11.4
扯断强度/MPa
35 min
≥15.0
≥14.5
≥14.0
扯断伸长率/%
35 min
≥385
≥365
≥365
BR-9000产品与日本JSR公司的BR-01胶比较,性能相近,已向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出口。
3 BR-9000产品应用
BR-9000产品特别适于制 汽车轮胎和耐寒制品,还可以制造缓冲材料以及各种 胶鞋、胶布、胶带和海绵胶等。顺丁橡胶存在加工性能较差,生胶有一定冷流倾向等缺点。充油顺丁橡胶可使上述缺点得到改善,但其抗撕裂强度偏低,抗湿滑性不好,以及粘着性不如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尚有待研究改进[3]。
BR-9000产品用于制备水溶性阳极电泳漆、粘合剂、热固性树脂以及用于橡胶和塑料改性,用于增稠SBS胶黏剂,与SBS并用制造压敏胶黏剂等。还可用于制造胶管、胶带、密封圈、鞋底及电缆等橡胶制品;以及用作树脂改性剂等。
5 结束语
镍系顺丁橡胶的成功生产和应用,推动了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我国顺丁橡胶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从长远发展来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橡胶制品质量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同时,正在迅猛发展的塑料工业及合成树脂工业,向弹性体应用领域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顺丁橡胶必须通过各种改性技术使之实现高性能化才能跻身于高分子合成材料之列。
参考文献:
[1] 黄健, 何连生.镍系顺丁橡胶生产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2-15..
[2] 孙淑坤,黄付玲,韩雪梅.我国镍系顺丁橡胶现状[J].辽宁化工,2008(12):839-841.
[3] 崔小明.顺丁橡胶的国内外市场分析[J].广东橡胶,2005(7):9-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