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实例介绍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25万)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总面积30340km2 ,海拔高度3-5m, 环太湖地带1-2m,沿江6-8m * 长江三角洲平原第四纪地质特征 厚度大,变化迅速 第四系厚度160-210米,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厚度增大;上海浦东第四系厚度250米左右;苏锡常地区第四系相对较薄,厚度变化大,第四系厚度100-200米,地下潜山分布区仅60-80米。 成因类型多,沉积相变快 海相、海陆过渡相、冲积相、冲洪积相、湖相和湖沼相 历经破坏,难以对比 经历了长江大沉积、大破坏的形成过程,保留下来的第四系已非连续沉积,加大了建立第四纪地层层序、进行区域第四系划分对比的难度。 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 充分收集、分析区内钻孔资料、物探资料; 有针对性地部署了6个第四系综合测试孔,系统采集了古地磁测试、孢粉、微体古生物分析、14C测年、ESR测年、热释光测年、粒度分析、重矿物、碳酸盐等样品,建立了依据较充分的第四系基准孔。 由多个基准孔带动区内各类钻孔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在对第四系沉积结构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区内含水层组的划分和对比,确定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边界条件。 技术路线 * 基岩构造模型—基岩起伏面 *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调查、分析 地面沉降迹象及损失调查访问。 井管拔高、海水倒灌,河(渠)水倒流、港口、码头或堤岸失效加高、桥梁净空减少、城市排水不畅、河流泄洪能力降低、建筑物破坏、农田受淹、一次降水过程地面积水范围等。 以5年为间隔进行上海市水准复测,全面掌握了地面沉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海市一九九六∣二○○一年累积地面沉降图 苏锡常地区2002年 地面沉降速率图 苏锡常地区至2002年 地面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图 *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及现状 累积沉降量200-600mm的沉降面积约4650 km2; 0.6-1.0m的沉降面积约1350km2; 1.0-1.4m的沉降面积约300 km2; 1.4-1.8m的沉降面积约30 km2; 大于1.8m的沉降面积约6.5 km2。 * 地下水超量开采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上海市区90年代占70%)。 地面沉降随地下水的开采而持续发展 年内沉降量随地下水位的升降而变化 地面沉降速率受地下水位控制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大规模城市建设、建筑物荷载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海市区90年代占30%)。 代表性高层建筑与所在地区对比 典型区对比 * 地质环境是区域地面沉降重要的内在因素。 松散沉积层厚度、岩性 松散沉积层垂向组合 含水层补给条件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六、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1)基岩标、分层标组; (2)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3)水准监测网。 * (隧道口) (塘桥) (高化) (外滩) (劳动公园) (双阳中学) (吴淞) (宝钢) (汽二) (面粉厂) (姜家桥) (桃浦) J5 (北新泾) (小闸) (吴泾) J14 (华漕) L4 L3 L20 L1 L5 L10 L6 L12 L16 L2(1) L19 L17 L15 L24 L25 L22 L21 L27 L28 L23 L30 L29 L7 L11 5.3 17.0 30.9 8.1 10.0 4.2 10.9 4.7 8.4 10.3 4.9 7.69 5.28 14.2 6.9 15.3 6.0 16.4 11.5 3.2 15.9 (源深、杨高路) (高行) (外高桥) L26 L2(2) (复兴岛) L18 L13 L14 (刘行) (上钢五厂) L8 L9 3.14 2.3 8.8 12.3 2.4 9.5 5.2 8.4 10.2 7.5 黄 浦 江 浦 东 浦 西 上海市区一等水准网示意图 * 地面沉降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1) 自动化监测系统组成 七、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 (2)数据自动采集及处理 七、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7、地面沉降的监测 * 对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因影响因素复杂,预测难度较大。近年来,国内外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地面沉降问题较严重的几个城市也先后进行了系统的沉降量观测、模型试验、沉降量计算和预测工作。 统计模型 传统的理论模型 数值方法 七、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长期地面沉降及地下水位详细观测资料的地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油、气)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