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维生素C或多维 2.维生素K3 (七)内服维生素 * 一、草鱼出血病 “肠炎”型出血病与肠炎病的区别 * 二、草鱼烂鳃病 * * 病原体: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特点: ①腹部膨大具红斑,肛门红突; ②肛门流出血状液体; ③肠道充血,腹腔积水,肠内 壁黏膜上皮细胞大量坏死脱落。(注意与草鱼“肠炎”型出血病区别) 流行情况:该病5-7月主要危害1龄及以上的草鱼,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达流行高峰;当年草鱼种7-9月也发生。 防治方法:该病必须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进行治疗。 外用:杀菌消毒药全池(库)泼洒1-2次或食场泼洒3-4次,1次/天, 内服:诺氟沙星(或硫酸新霉素)+保肝药+Vc拌料投喂,1次/天,连6天。 三、肠炎病 * 症状特点:①体表鳞片脱落并发炎 ② “蛀鳍” ③常导致水霉病的发生 流行情况:体表受伤(放养、捕鱼、 灌水)导致病菌感染。 流行季节长,主要为3—6月份。 防治方法:病菌由伤口渗入血液中, 故须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进行治疗。 外用:杀菌消毒药全池泼洒或食场泼洒3-4次,1次/天, 内服:磺胺间甲氧基嘧啶等肠道易吸收的抗菌药+保肝药+Vc拌料投喂,1次/天,连续6天。 四、赤皮病 * 五、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 六、打印病 * 七、孢子虫病 感染单极虫病的鲫鱼和显微镜下武汉单极虫的形态 * 南城县洪门水库的中科“3号”孢子虫病 八、车轮虫病 * 九、小瓜虫病 十、指环虫病 * * 十一、九江头槽绦虫病 裂头蚴 钩球蚴(在剑水蚤消化道发育) 卵 成虫(草鱼肠道) 原尾蚴 鱼吞食 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 * 军山湖大部分鳙鱼均被鱼蛭寄生 * 1.消化系统:活体时胃肠上下蠕动。 2.生活史: ♀寄生生活 成虫→卵→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幼鳋(交配)→♂营自由生活 寄生并发育为 ♀寄生生活 十二、中华鳋病 * 锚头鳋病 * 十三、肝胆综合症 病因:由于脂肪肝的进一步肝脏负荷加重(如水质不良、氨氮超标、滥用杀虫药物、内服伤肝药物等)所致。 症状特点:患病鱼,目检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病鱼肠外部及内部脂肪堆积;肝脏呈灰色(白肝)、或土黄色(黄肝)、或花斑状(花肝)、或具绿斑(绿肝);胆囊肿大(为正常1—2倍)、变薄、胆汁变深或变黄等。 流行情况:近几年非常流行,终年可见,主要在4—8月份危害严重,导致病鱼的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烂鳃病、出血病、肠炎病等疾病的发生,甚至导致病鱼的直接死亡。 防治方法:定期投喂保肝药 * 肝胆综合症 * * * *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江西省鱼病专家 马贵华 教授 电话江西南昌 内容提要 * 第一部分 难治的鱼病 第二部分 鱼病的预防 第三部分 常用的渔药 第四部分 常见的鱼病 * (一)病毒的特性 1.侵入机体细胞 2.在细胞内增殖 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复制、装配、释放。 (二)水产用药的特点 1.外用内服均为群体用药 2.内服抗病毒药要求: 既要接触杀灭病原、又要不伤害细胞。 3.化学类渔药难达其效 4.中草药类主要提高内服提高其免疫力,效果缓慢 * 病毒的增殖过程图解 * 病毒的增殖图 噬菌体的增殖图解 * (一)鳃部已烂 (二)与肝胆综合症并发 * 1.有效杀小瓜虫的渔药禁用了 2.能用的渔药效果不佳 3.硫酸铜杀该虫越杀越多 4.现在宜用渔药 曼尼期碱、青蒿末、冰醋酸(200-250ppm洗15分) 适宜水温15-25℃ 寄生水温13-29℃ * 1.就近选择鱼种 适应环境、避免内伤 2.科学混养密养 混养依据: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净化水质。 水体空间:中上层、中下层、底层水体 饵料生物资源:不矛盾 我省:主养草鱼、搭配鲢鳙鲫鱼 3.适时放养鱼种 最佳放养时间:冬至—-立春,立春后应选择低温时放养 * 1.消灭病原体(鱼病流行季节定期杀菌消毒) 2.调节水质DO、pH、NH3-N、NO3- DO:最佳>7mg/L;最少>5mg/L;<3mg/L易发病;泛池<0.3mg/L。 pH:最佳:pH=7.5;正常:pH=7-8.5;pH<6.5或>9.5易发病。 NH3-N:最佳:<0.2mg/L;正常:<0.5mg/L;>0.5mg/L易发病。 NO3-:最佳:<0.05mg/L;正常:<0.15mg/L;>0.2mg/L不利。 3.控制有机肥与悬浮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