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能预览其他用户文档
從世界船舶發展史解構鄭和迷思:兼論台南市復原古船製作從鄭和寶船到鄭成功船的轉折 陳政宏 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 600年前鄭和下西洋 1403年7月11日奉詔 自南京出發 等季風,年底自福州馬尾出航 2009中國重返亞丁灣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之特遣艦隊: 武漢號飛彈驅逐艦 海口號飛彈驅逐艦 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 從海南省榆林港啟錨,赴非洲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 經過十晝夜8150km(4400浬)航程,該艦隊800名官兵於2009年1月6日淩晨抵達亞丁灣。 中國海軍上次到達亞丁灣:1430年 中國海軍的印度洋之旅 1430…2009 鄭和下西洋的事實與迷思 鄭和下西洋七次,遠達波斯灣、非洲東岸? 永樂帝是第一個遣使下西洋的明朝皇帝? 鄭和到了(中國人)前所未到之處? 永樂只派鄭和下西洋? 下西洋去了哪裡? 下西洋的目的? 下西洋的成本? 明初大航海 vs 鄭和下西洋 明初航海的紀錄 明初官方航海到南海諸國與蘇門達臘以西處可能共有50次之多! 明朝第一次遣使往印度: 1370年(洪武三年)六月,塔海帖木兒、常克敬。 明朝第一次以太監為正使: 1403年(永樂元年)九月,中官馬彬前往爪哇。 明朝最後一次下西洋: 1457年(天順元年)五月,都指揮馬雲。 鄭和下西洋在紀錄上的特點 既不空前,也不絕後 鄭和不是第一個出使海外者,也不是最後一個出使者。 鄭和所到訪的地點不是只有他去過,也非華人首次到達者。 東晉法顯和尚從印度取海路回國。 元朝汪大淵曾抵波斯灣、阿拉伯半島等地。 鄭和不是第一個出使的明朝太監。 「鄭和下西洋」是一項「非開創性」、「非探險性」、「非發現性」的官方航海活動! 鄭和下西洋的技術奠基於前人(中、阿)的航海經驗上。 次數的份量不大 全部明初遣使南海與西洋的1/7 明太祖朱元璋9次,明成祖朱棣至少37次,其後至少共10次。 鄭和在明成祖期間下西洋6次,佔成祖遣使次數約1/6。 鄭和下西洋在明初官方航海中特殊之處 個人出使次數最多: 鄭和是正副使中出洋次數最多者,但沒有比其他人多很多。 行程最遠 規模最大 成果最多 鄭和確實是明初航海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 其他方面並沒有破紀錄或特殊的表現 寶船的迷思 寶船真的是長44丈4尺,寬18丈? 以1尺等於0.29~0.33公尺換算,其長約為128~146公尺,寬約為52~59公尺 萬噸級巨艦 (小型空母) 質疑 尺寸脈絡 忽然變大? 沒有深度? 李則芬:「中國史官多是進士出身的翰林編修,不太瞭解社會生活實況,對軍事、戰爭與游牧民族習性等都不甚瞭解,常常只注重文采而輕忽事實。」( 李則芬,《史學入門的警惕》,頁135。) 技術可行性 木船,沒有輔助金屬結構件 文獻考證 「肆拾肆」更有效! 都源於明朝中葉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技術脈絡 中小船突然可造大船? 可用技術不明 邏輯 先有結論,再找證據? 11m舵桿 現代造船公式 現代科學協助: 科學方法之理論基礎:不變的法則 料的問題研究 (宋元明)(元˙《河防通議》) 計算:經驗公式?直接計算. 模擬: 橫搖運動之非線性動力學 相平面圖 安全域 等排水量比較 可能錯誤的原因 無資料流傳,小說作者自編 沒有深度,但為維持一定「料」數而分攤到長寬尺寸?(Sleeswyk) 寶船成本(鄭永常) 所有「備使西洋」海船共有254隻,需127萬兩銀 宣德十年(1435)糧稅約為1,245萬兩銀 寶船安全 《殊域周諮錄》:「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包括作戰,但戰役很少) 迷思的由來 財富與名聲 民族主義 -- 沈清松: 為了應付生存競爭的挑戰,不能不接受國族主義及其所夾帶的現代性價值,並據此否定中國的『過去』;但是,作為一個『國族主義者』,他們又不能不肯定中國歷史傳統自有賴以存立的獨特意義。… 為了消弭這項緊張,第三世界知識份子最常採取的策略,要不外乎致力於自身歷史文化的『再詮釋』,藉以重行『發現』或『振興』足以契合『國族主義』之現代性價值,卻又能彰顯國族獨特性的真正傳統。 當代政治動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網站: 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宣傳教育活動 航海和海洋知識的普及教育活動,有利於推動航海和海洋事業發展 有利於加強海峽兩岸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祖國統一大業 正名與小結 「鄭和下西洋」的正名:宋元明大航海、明初大航海 宋朝大航海: 羅盤,天文航海 5000料船 波斯灣、阿拉伯半島 元朝大航海: 紅海、東非(索馬利亞Mogadishu, 肯亞Malindi) 馬達加斯加? 明朝大航海 (前述) 參考資料: 陳政宏?(2006),鄭和迷思與正名,?海洋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