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族传统文化习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缅族传统文化习俗 缅甸共有100多个民族,缅族人口大约有3400万(2004年估数),占全国人口的65%,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缅族属于蒙古人种,起源于中国西北蒙古高原边缘地区,西藏东北部和甘肃南部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缅族原来居于 \o 云南 云南,唐朝迁入 \o 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流域并逐渐取代 \o 骠国 骠国和 \o 孟族 孟族成为该地区的主体民族。缅族在缅甸的历史上,先后三次统一了缅甸,对于推动 缅甸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缅族在全面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在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起着主导作用。 我们本次课主要从缅族服饰、饮食、建筑、礼俗等几大主题来了解缅族的传统文化习俗。首先我们来看缅族的服饰文化习俗。 缅族服饰文化习俗 用提问的方式引入缅族服饰文化习俗的讲授。“说到缅族服饰,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及习俗,缅族也不例外,缅族服饰方面的传统习俗是至今仍在保持的一项民族文化瑰宝,尽管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已经崇尚西方文化并热衷于西式服装,但缅族还是日复一日地穿着他们祖先传下来的传统服装,恪守着祖先几千年来的服饰美学观念。 缅族服饰根据起功用不同可以分为:头饰、上衣、筒裙、拖鞋;男装、女装;普通服饰、传统民族服饰等。 头饰 缅族男性的传统头饰为包头,缅语俗称“岗包”,意即包头之物。包头习俗的产生和古代缅族男性结发髻有关。据考证,自蒲甘时期古代缅族男性就有一块将发髻包起的习惯。1885年在英国全面统治缅甸以后,缅甸男性大多改变了蓄发盘发髻的习惯,岗包的用途逐渐改编为“缅式礼帽”,是一种米黄色和粉红色的帽子。这种帽子不在作为日常头饰,而是正式场合和婚礼庆典所用的头饰。 缅族女性的传统头饰则表现为挽发髻、佩戴各种首饰、头上插鲜花,不包头。 上衣 缅族男性的上衣由衬衣和外衣组成。衬衣的颜色多为白色。在上班、拜访亲友、会见来访客人、参见会议或者布施喜庆活动等正规场合,多穿立领长袖衬衣。外衣则分为对襟衣和右衽衣两种。缅族男性比较习惯穿对襟衣,是一种无领长袖的对襟外套。 缅族女性习惯里穿紧身胸衣,外套右偏襟素布或者彩布无领紧身薄外衣,无兜、长袖、短袖皆可。 缅族不论男女在外出时又有佩戴胸针的习惯。 筒裙 缅族男女都没有穿裤子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穿着筒裙。筒裙由布料或绸料制作而成,一般宽一米余,长约两米,用整块布缝接两头成筒状,故今日多译为“筒裙”。穿筒裙之俗早在蒲甘时期就有了。男士筒裙多为大花格布或冷色调棉布缝制而成。女士筒裙与男士筒裙不同,颜色艳丽、花色繁多,上腰缝有两三寸宽的裙腰,多为黑色或红色。穿时群底边触及脚面。缅族日常穿着的筒裙多由缅甸产的土布做成,土布具有易吸汗、散热快的特点,非常适合缅甸炎热的气候特点。尽管有些人认为筒裙不符合时代潮流,应该废除。但由于缅甸特有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及风土条件,加之缅族自尊自爱的民族情操,所以缅族至今仍保留着穿筒裙的习惯。 鞋子 缅族不论男女都有赤脚穿人字带拖鞋的习俗。拖鞋按照制作材料可以分为两种:牛皮底平板绒带拖鞋和塑料泡沫拖鞋。前者为旱季和凉季时使用,后者为雨季时使用。现代的缅族女性更喜欢穿高跟拖鞋。 饰品 缅族女性的饰品有披巾、耳钉、耳环、戒指、手镯、鲜花,以及特有的黄香楝。传统上,缅族妇女常在脸上和身上擦黄香楝粉。黄香楝粉由黄香楝树干研磨而成。黄香楝粉不但气味芬芳,而且还可以润滑皮肤、祛热防晒。乡下妇女喜欢用黄香楝粉在脸颊上抹两个圆圈,或用牙刷刷成四方格子等形状。披巾是缅族女性在出席正式场合以及各类清点时所特有的、在上衣上加披的饰品,表示文雅、郑重的含义。据传女子披各种披巾的习俗源自于印度,目的为遮住胸部,表示文雅。过去,缅族妇女多用棉布披巾,现代则改为披丝质、毛织或尼龙纱巾。此外,过去的披巾大而长,披巾两头垂至脚面,现代的则略短一些,只到腰际或膝部部位。 缅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文身起源于图腾信仰,为的是防灾避祸。后成为男子成人的标志。文身部位在上体胸前背后、腰至双膝之间,胳臂上也可以文身。文身的图案多为吉祥动物如伽龙鸟、龙、鱼等,也有经文、咒语的。 (六) 缅族服饰文化特点 1、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 2、反映了缅人崇尚自然的传统 3、体现了缅人的伦理道德观念 4、带有佛教文化的烙印 缅族饮食文化习俗 主食 缅甸盛产稻米、大豆,大米为缅族人的主食。传统缅族家庭一天吃两顿饭:早上九点,下午五点各一次。菜肴以辛辣为主,喜酸、油腻。烹饪多用植物油,如豆油、椰子油等。做菜时常在菜中放大葱、洋葱、咖喱粉、辣椒。常吃的有虾酱、酸菜汤。 待客(休闲零食) 来客时,缅族人有用槟榔、烟和茶待客的传统。槟榔盒是每家的必备。槟榔味道辛辣,略带涩味。槟榔包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