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司法考试资料-刑法总论之困惑_二_桥爪隆.pdfVIP

2019年司法考试资料-刑法总论之困惑_二_桥爪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域外译文 刑法总论之困惑(二) * ** [日]桥爪隆著 王昭武译 正当防卫状况的判断*** 一、引言 ① 根据刑法第36条第1款的规定,针对“紧迫的非法侵害”而“不得已实施”的防卫行为,可以被正 当化。但一般认为,即便是针对时间上非常紧迫的侵害而实施的对抗行为,考虑到那些使得侵害得以成 为现实的先行情况,有时候也不能认定成立正当防卫。所谓“斗殴与正当防卫”的问题,还有“自招侵害” 的问题,就是其适例。 围绕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学界存在激烈论争,就问题的解决,也提出了各种观点。不过,对刑法 的研修而言,重要的是,首先要正确理解判例的立场。实际上,判例已在这一领域提出了独特的问题解 决路径,可以说,业已形成了极为缜密的判例理论。②而且,司法实务部门对正当防卫问题也抱有浓厚 兴趣,已发表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③对于理解判例理论,了解实务部门的实际认定方式,这些论文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教授。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 ***本文原载于日本《法学教室》2014年第6号(总第405号)。 ①日本刑法第36条〔正当防卫〕:为了防卫自己或者他人的权利,对于紧迫的不法侵害不得已实施的行为,不处罚(第1款)。超出 防卫限度的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刑罚(第2款)。——译者注 ②对此,佐伯仁志也认为,有关正当防卫的判例“在所有判例理论中,是最为缜密的理论之一”(参见佐伯仁志:《裁判員裁判と刑 法の難解概念》,载《法曹時報》第61卷第8期〔2009年〕,第16页)。笔者有关这一点的理解,参见橋爪隆:《裁判員裁判のもとにおけ る刑法理論》,载《法曹時報》第60卷第5期(2008年),第15页以下。 ③例如,香城敏麿:《正当防衛における急迫性》,载小林充、香城敏麿编:《刑事事実認定――裁判例の総合的研究》(上),判例 タイムズ社1994年版,第261页以下;佐藤文哉:《正当防衛における退避可能性について》,载《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 1卷),成文堂1998年版,第236页以下;波床昌:《正当防則 衛における急迫不正の侵害》,载大塚仁、佐藤文哉编:《新実例刑法》(総 論),青林書院2001年版,第79页以下;中川博之:《正当防衛の認定》,载木谷明编著:《刑事事実認定の基本問題》,成文堂2010年 第2版,第121页以下;遠藤邦彦:《正当防衛判断の実際》,载《刑法雑誌》第50卷第2期(2011年),第303页以下;安廣文夫:《正当 防衛·過剰防衛》,载《法学教室》第387期(2012年),第14页以下;和田真、野口卓志、增尾崇:《正当防衛について》(上),载《判 例タイムズ》第1365期(2012年),第46页以下;栃木力:《正当防衛における急迫性》,载小林充、植村立郎编:《刑事事実認定重要 判決50選》(上),立花书房2013年第2版,第71页以下;等等。 ·· 刑法总论之困惑(二) 可谓重要的参考资料。当然,(包括笔者本人在内)学界也并非完全赞同判例理论,但要了解学说争议 的背景,正确理解判例理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有鉴于此,本文的做法是,在对有关“斗殴与正当防卫”、 “自招侵害”问题的相关判例理论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之上,阐述笔者的若干研究心得。 另外,谈到我自己,难免总会有些“气短”。作为刑法学者,我最初研究的课题正是正当防卫论,历 经各种困惑与苦恼,终于提出了笔者个人的问题解决路径(被学界称之为“侵害避免义务论”)。①我当 时的研究原点,就正是基于对判例理论的分析。本文无意过多阐述笔者的个人观点,不过,倘若读者诸 贤能从中看到笔者的研究心路——如何评价判例理论、对判例理论应如何修正、最终得出了现在的结 论——并由此思考本文结论之当否,于笔者实乃意外之喜。 二、有关“斗殴与正当防卫”的判例理论 (一)对侵害的先行事实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对有关“斗殴与正当防卫”的最高裁判所判例而言,昭和23年(1948年)的最高裁判所大法庭判决(最 大判昭和23年〔1948年〕7月7日刑集2卷8号793页)可谓重要起点。大致案情为:被告人在与被害人 斗殴的过程中,因受到被害人的暴力打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7352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