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专用污水下水道系统外纳管事业之管制事宜.doc

工业区专用污水下水道系统外纳管事业之管制事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含首頁及登記事項)」修正說明 為強化法規管制事項之連結,提升廢(污)水管理成效,本署於101年1月3日修正發布「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因應該辦法修正,爰配合修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及「水污染防治許可證(文件)(含首頁及登記事項)」內容,摘要說明如下: (一)基本資料表,一、(五)大門位置之座標,原「東向TM2座標」及「北向TM2座標」,修正為「東向座標」及「北向座標」,並於填寫說明中標註填寫格式。另新增「(五)是否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者」,內容包括審查主管機關及「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評估書件案號」欄位。 (二)將原附件「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廢(污)水流向配置圖」名稱修正為「叁、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廢(污)水產生與水污染防治措施流向示意圖」,並新增為申請內容及登記事項,其繪製範圍應包含前端製程設施單元產生來源(M)及廢(污)水產生來源編號(WM)、後續進入之處理設施編號(T)及放流口(D)。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用水、廢(污)水及生產、服務量彙總表,一、用水來源種類,新增「環境影響評估書件登載量」欄位。五、與廢(污)水、污泥產生量有關之製程設施、生產或服務規模,新增「(三)製程酸洗槽酸洗液使用及酸洗廢液處理」欄位,並備註具酸洗製程之金屬基本工業、金屬表面處理業或電鍍業應填寫。 (四)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資料表 1.一、操作頻率、處理來源及水量欄位,原非連續式操作「固定操作」應填寫之「每次操作時間 小時」欄位,修正為「每 日操作 次及最常操作時段」;「無固定操作頻率」新增「操作條件說明」欄位。 2.三、廢(污)水處理單元名稱及操作參數(二)處理單元之操作參數,新增「操作參數量測或計算方式」及其「記錄頻率」欄位。 3.四、污泥收集、處理、量測資料(二)污泥處理單元及操作參數,新增「操作參數量測或計算方式」及其「記錄頻率」欄位。 4.【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下水道系統】部分,四、污泥處理單元及操作參數中(二)脫水機操作參數,新增「記錄頻率」欄位;原「曬乾床」修正為「曬乾床或其他污泥處理單元」,並於「操作參數」部分新增「記錄頻率」欄位。 5.九、緊急應變方法,新增「因應緊急事件之廢水來源控管方法說明」欄位。 (五)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廢(污)水貯留、回收使用、委託處理、排放土壤、以管線排放於海洋、漁牧綜合經營及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口等各資料表 1.廢(污)水委託處理資料表一、委託處理情形(四)輸送頻率,屬非連續輸送者,頻率填寫欄位,新增「最常輸送時段」欄位。 2.廢(污)水排放土壤資料表六、排放土壤廢(污)水資料及相關措施,(一)採樣口座標,原以「東向TM2座標」及「北向TM2座標」標示,修正為「東向座標」及「北向座標」,並於填寫說明中標註填寫格式。 3.以管線排放於海洋資料表二、海洋放流管線資料之(四)排放水量,新增加「環境影響評估書件登載量」欄位。 3.各項項資料表之緊急應變方法,新增「因應緊急事件之廢水來源控管方法說明」欄位。 (六) 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逕流廢水管理資料表 1. 增列「一、廠區逕流廢水流向及配置說明」,新增欄位包括「(一)廠區逕流廢水流向示意圖」、「(三) 廠內逕流廢水污染來源及主要污染物說明」。原「一、作業環境內產生之廢(污)水與雨水收集方式」修正為「一、(二)作業環境內產生之廢(污)水與雨水收集方式」,並增列「防止合流後之廢(污)水直接排放之設施設置與管理措施說明」之說明內容欄位。 2.室外貯存或堆置「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物質者應填寫之「二、(一)貯存或堆置物質資料」調整至一、(四),並增列「貯存或堆置作業面積」欄位;原「二、(二) 含有貯存或堆置物質之逕流廢水,所收集至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調整至「三、最佳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並增列應收集處理量、計算方式、收集方式及貯存設施容量等說明欄位。 3. 「四、其他減少逕流廢水污染之措施資料」修正為「三、最佳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應填寫欄位包括「非結構性良善管理措施說明」、「結構性設備良善管理措施說明」及「逕流廢水收集與處理方式說明」等資料。 4. 「五、逕流廢水放流口資料」(二)座標位置以「東向TM2座標」及「北向TM2座標標示」,修正為「東向座標」及「北向座標」,並於填寫說明中標註填寫格式。 5.「五、逕流廢水放流口資料」因應欄位修正調整為「四、逕流廢水放流口資料」,並新增「(四)承受水體」欄位,應填寫資料包括承受水體之「名稱」及其「代碼」。 (七)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排放地面水體放流口資料表 1.原放流口座標以「東向TM2座標」及「北向T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