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小层划分方案及意义-天然气与石油.doc

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小层划分方案及意义-天然气与石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小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特征 陈文 刘鑫 曾乙洋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其厚度大,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浅灰-深灰色薄层状白云岩,夹砂质、泥质白云岩)。长期以来厚达数百米的洗象池组作为一个地质单元进行研究,给科研和生产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深化对洗象池组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川中地区数十口探井洗象池组岩石类型、岩性组合分析,首次对洗象池组进行了小层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区内洗一、洗三期主要为为台坪沉积、洗二期主要为泻湖沉积。古隆起区斜坡带洗二、洗三期颗粒滩面积广厚度大,是有利的勘探区块。 关键词:川中地区 洗象池组 小层划分 颗粒滩 沉积演化 前言 目前四川盆地洗象池组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工业气井主要集中在威远地区。2011年以来,在立体勘探背景下,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共27口探井51次见显示,两口井测试获得工业气流(南充1井3.55×104m3/d,磨溪23井2.11×104m3/d) 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厚度0~300余米,岩性主要为浅灰-深灰色薄层状白云岩,夹砂质、泥质白云岩 [1、2] , 为一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背景下的局限台地沉积。沉积相主要为局限泻湖、混积台坪和颗粒滩。其中颗粒滩相为有利的储集岩相,其单层厚度薄,纵向上频繁叠置,横向上连续性差[3-5]。 受资料情况限制,长期以来厚达数百米的洗象池组作为一个地质单元进行研究,给洗象池组沉积、储层发育类型及纵横向演化规律的研究带来了不便,因此有必要对洗象池组进行小层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沉积储层等研究工作。随着川中地区大量探井资料的丰富,为深化研究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岩石类型、岩性组合分析,首次对洗象池组进行了小层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 ———————————— 作者简介:陈文,工程师,1979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工作。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2号中石油科技大厦。电话:(028E-mail:cwen@ 1 小层划分 通过对研究区数十口探井洗象池组岩心、岩屑分析,认为洗象池组纵向上岩石类型、岩性组合及电性特征具备一定的组合规律,具备三分的条件(图1)。 图1 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岩性、电性剖面图 岩性:纵向上洗象池组下部地层含陆源碎屑较多,为砂质、泥质白云岩夹薄层粉晶白云岩的岩性组合,总体上表现为向上白云岩中砂、泥质含量逐渐减少的特征;中部地层为一套较稳定的粉晶白云岩夹数套薄层砂屑白云岩的岩性组合;上部地层与上部特征相似,白云岩中含泥质及砂质成分较多,但岩性组合上表现为砂质白云岩与粉晶、砂屑白云岩频繁薄互层的特征,可与下部地层相区分。 电性: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两高一低”的分布特征,即洗象池组上部及下部地层的伽马值相对较高,而中部层段的伽马值普遍较低,表现为比较稳定的低平状。 “两高”又存在差异性,即洗象池组上部与下部地层的高伽马曲线特征有所区别,具体表现为上部地层的相对高伽马曲线特征呈间互式尖峰状分布;而下部地层的相对高伽马曲线则表现出自上而下逐渐增高的特征。电测曲线呈现出的共性与差异性反应了前述洗象池组纵向上不同岩性组合的特征。 根据上述特征,将川中地区洗象池组进行三分,小层划分方案如下(表1): 表1 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小层划分简表 地 层 岩性特征 电性特征 桐梓组 底部以黑灰色页岩、灰色粉砂岩为主。 伽马普遍高值,底部呈尖峰状起伏;电阻率曲线较低值。 洗象 池组 三段 褐灰色砂质白云岩为主与粉-细晶云岩、砂屑云岩互层。 伽马中-高值,多呈锯齿状;电阻率由较低值逐渐增高。 二段 浅褐灰色粉-细晶云岩夹薄层砂屑白云岩,局部含砂泥质。 伽马曲线低平,偶见锯齿状高伽马;电阻率高值,小齿状。 一段 褐灰色泥质云岩,向下陆源碎屑成分逐渐增多。 伽马较高值,自上而下逐渐增高,振幅较大;电阻率较高值。 高台组 中上部以褐灰、深灰色砂质云岩及云质粉砂岩为主。 伽马普遍高值,曲线呈不规则锯齿状;电阻率较低值。 2 沉积演化特征 根据本文提出的小层划分标准,对川中地区探井各岩性进行厚度与比例统计、单因素成图及多因素综合分析,编制了川中地区洗象池组洗一~洗三期沉积相图,展示了洗象池组各小层的沉积演化特征。 2.1 沉积相纵向演化 川中地区洗象池组为一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背景下的局限台地沉积[6],根据野外剖面和岩心、岩屑观察可细分为3个沉积旋回。以合12井为例,高台期末川中地区在快速海侵的影响下开始接受洗象池组沉积,由于此时水体较浅,洗一期总体处于混积台坪的沉积环境。随着海侵的持续进行,洗二期洗象池组开始处于局限泻湖的沉积环境。随着洗象池末期海退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