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性肝炎专业知识培训讲座 主讲人:刘新丽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有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改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多以急性为主,部分乙、丙、丁型肝炎可转变为慢性。 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甲(HAV)、乙(HBV)、丙(HCV)、丁(HDV)、戊(HEV) 五型。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剥去外壳为病毒的核心,核心内含有HBV-DNA和DNA聚和酶(DNA-P),外壳蛋白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核壳含有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HBV对外界抵抗力强。 121℃10分钟或100℃15分钟可杀死病毒,但对酒精不敏感、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甲型、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乙、丙、丁型的传染源为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甲、戊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乙、丙、丁型可通过各种体液(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排出体外,通过皮肤粘膜的破损口进入易感者的体内而传播(血液、母婴、性、日常生活接触)。 易感人群 感染HAV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AV),可持久存在,感染HBV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V) ,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在此。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是病毒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毒的量、毒力和侵入途径与发病有一定关系。小量病毒往往只引起隐性感染,而大量病毒则可导致严重的病变。肝炎的病变程度和类型与机体的免疫状态也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急性肝炎可分为: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比较多见,起病慢,主要表现为泛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有的可有恶心,呕吐,便溏或低热。 2、急性黄疸型肝炎可分为三期: 黄疸前期-恶寒、发热,热型多为驰张热。 黄疸期--“三黄”症状,体征:肝大,压痛,叩击痛。 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 慢性肝炎 既往乙、丙、丁型肝炎或慢性HBV携者或急性肝炎发病超过半年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根据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临床又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肝炎可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等。 肝掌:肝病患者手掌的大、小鱼际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呈现粉红色胭脂样斑点,压之褪色,久者形成紫褐色。 蜘蛛痣:皮肤粘膜上小动脉扩张的结果,多见于面部,胸部及上肢背部。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明显的肝肿大,皮肤搔痒,大便灰白,胆红素明显增高 肝炎肝硬化 慢性HBSAg携带者: 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肝功能正常,无任何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的检查:1.血清胆红素 肝脏可产生和排泄胆汁,如果肝细胞损害时,胆汁进入血液而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如果急性黄疸型肝炎长期胆红素异常,则有慢性化的可能,如果短期内胆红素剧增,则提示病情恶化。 血清蛋白的测定:白蛋白有肝脏产生,如肝脏损害严重,则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A\G有显著改变。 血清酶学检查 1、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GOT),实际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情况,原因是这两个指标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肝细胞中最多,尤以ALT为甚。 病原学检查 乙肝“二对半” 第一对: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 第二对: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 第三对: 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 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二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目录.ppt
- 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课件2-青岛.ppt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2-新人教版.ppt
-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3-Lesson-2》课件1-人教新目标版.ppt
- 七年级地理下册-21认识地球课件-新人教版.ppt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5课《词两首》课件-(新版)语文版.ppt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课《春》2.ppt
-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一)》课件.ppt
- 八年级政治下册《22-忠实履行义务》课件-新人教版.ppt
- 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化学教学课件2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