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火把照亮她的人生.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亚威在电影《荞麦花开》拍摄现场给彝族演员说戏。 深圳“最美爱心艺术大使”李亚威。 李亚威在双柏县彝寨拍摄现场。 和傈僳族女儿玛嘉加朵在一起,李亚威充满了做母亲的喜悦。 HTMLCONTROL Forms.HTML:Checkbox.1 深圳特区报 2013年4月8日 A3版 彝家火把照亮她的人生 ——记深圳“最美爱心艺术大使”李亚威 今年初,记者沿着李亚威的足迹走进滇中楚雄,亲身经历高原的山风割破脸,崖上的彝寨进出难,苦荞粑粑木板床,老嫂子夜里吱呀吱呀磨面忙。也许,这只是她走过的“冰山一角”,可那种都市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欢乐、苦涩与甘甜,却让我们一次次走进了她的世界…… 13年前,她和“彩云之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结缘。13年来,她走过了那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作为一个艺术家,她怀揣梦想,致力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用文字和镜头参与“抢救、挖掘、保护、弘扬”濒临消失的彝族文化,创作出大量为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从不获取分文报酬。身为深圳市民,她懂得感恩和回报,把一座城市的大爱延伸到“老少边穷”地区,抗震救灾、扶贫帮困、兴办文化站、改善生态环境、培养艺术传承人,即便身患癌症手术后也不曾停下脚步。她和彝族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所到之处,老乡们亲热地叫她阿俵妹。 今年1月12日,云南省文联和楚雄州委、州政府在昆明举办“李亚威楚雄文化成就座谈会”,特别把“楚雄荣誉州民”的证书颁给了她。她就是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亚威。 情系高原 走进滇中楚雄 2000年5月,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主任李亚威受市委宣传部的派遣,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创作以招商银行已故扶贫干部臧金贵为题材的剧本《爱在远山》。 在时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怡眼里,这个来自深圳的女导演风风火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干起活来很拼命,对艺术认真到苛刻的地步。尽管之前州委联系过北京、香港的两位导演,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她,“臧金贵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脑海里,彝州要加快濒危文化振兴工程,任务艰巨要求高,非她莫属。” 李亚威祖籍辽宁,13岁进入铁岭地区文工团,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历任乐团小提琴演奏员、《电影晚报》记者、艺术处处长等职。从事行政工作的同时,她勤于笔耕,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编导方面成果突出。直到1994年春,她再也坐不住了,毅然南下二次创业。 在深圳,她飞快地融入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兴大城市,短短几年,创作出了电视电影系列《深圳故事》、纪录片《大爱无痕》、《大爱无疆·歌者丛飞》、《好医生郭春园》、《百年中英街》等一系列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一跃成为特区影视界的领军人物。 当时的深圳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尤其影视业在全国具有资金富足、制作超前的优势,李亚威集“创、编、导、拍、制”于一身,有很多路可以走,除了纪录片、专题片和艺术片,她可以接广告片、企业宣传片、热播的电视剧,一本万利是举手之劳的事。 “高原人淳朴善良,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里,渴望对外部世界有所了解,我在深圳生活无忧,一想到每天像金子那样消失的彝族文化,焦虑和不安就让我失眠……”李亚威这样告诉记者。 在楚雄最初的日子里,她被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感到很大压力,由于历史、经济发展的原因,彝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峻现实:一个个民间老艺人相继离世,有志于传承者凤毛麟角,而一场地震或泥石流,随时会将残存的古迹文物毁之殆尽。 每当夜幕降临,看到满城的车灯,李亚威就会想到彝族的“火把节”,听到来自千里彝山的呼唤,“我要用我的眼睛架一座桥,一头是大海边的特区,一头是大山里的彝州,人们顺着我的视线看过去,就能看到这个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遗产和不断进步的文化活力,从而感受人类崇敬自然、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 在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支持下,李亚威踏上了一条艰辛而漫长的人生旅程。 肩负使命 挖掘民族瑰宝 楚雄州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纳晓龄记得,10多年前,李导来台里挑助手,那时演播厅还没有升降摇臂,扛着摄像机的他被一眼相中。台领导不放人,她直接找到州委宣传部:“我的团队就要他!” 吉鲁格热、张吉顺、王川、苗红山等彝州文化界名人,就这样加入了由来自全国优秀主创人员组成的《火之舞》摄制团队,跟随李亚威翻山越岭,沿着“九县一市”,走遍包括彝、苗、傣、白、哈尼、傈僳等25个少数民族在内的50个乡镇140多个村寨,行程两万多公里,单是越野车就跑坏3台。丛片杀青之日,她体重已掉了10多斤,晒得比村姑还要黑,两脚布满厚茧子。 纳晓龄说彝家鲜有面食,起初李导水土不服,吃了辣菜硬饭胃痛拉肚子,从北方来的主创人员难免打退堂鼓,她就苦口婆心,一个个做工作。后来州领导过问了,下达“给摄制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