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训诂的内容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训诂的内容 一、解释字词 (一)词义的特点 词义的客观性与系统性。如: 西,《说文》:“鸟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薄,《释文》“入也”,应和(丛生也)。射,《释文》音亦。相通。 先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 六十四卦图 一、解释字词 (一)词义的特点 词在运用上的灵活性与具体性 。 兵,“擐甲执兵”是指武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是指军队,“夫兵,犹火也”是指战争。 《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冯婉贞》“攻一时,敌退。” 一、解释字词 (二)古人如何解释字词 专著和传注虽然都以解释词义为中心内容。 传注释义灵活具体,而专著释义概括系统。 玉,《说文》:“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zhì,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 一、解释字词 古汉语中的虚词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个字,5个虚词。 传注对虚词的注法有多种: 《诗经》“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诗经》“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朱熹注:“居、诸,语辞。” 还有注为:语助、发声、发语声、发音、发语之音、发声语助、语助声、长声等的。 二、解释文句 1、分析句读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离经”就是断文章的句读,“辨志”就是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 分析句读(例) 《礼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易经》“元亨利贞” 二、解释文句 2、疏通句意 又叫释句。大致有翻译、串讲、推因、点明含义、评析等几种情况。 (1)翻译。可分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是指译文与正文词义大致相应,语法结构基本相当的翻译。 意译是不拘正文词义和语法结构的翻译。 古人训诂中翻译(例) 《诗·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毛传:“激扬之水,可谓不能流漂束楚乎?” 《诗·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郑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何时当来?” 《诗·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 疏通句意之二 (2)串讲。就是把句意连贯起来,作概括的讲述。 《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毛传》说:“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诗·相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郑笺:“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 疏通句意之三 (3)点明含义。指不解释句子的字面意义,只是指明句子内容的实质,即所谓的“言外之意”。如: 《诗·小宛》:“惴惴小心,如临深谷。”毛传:“恐陨也。” 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郑笺:“衰乱之世,贤人君子虽无罪犹恐惧。” 《诗·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郑笺:“是谓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也。” 疏通句意之四 (4)推因。指不直解句义,而是解说出现正文中情况的原因。如: 《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郑笺:“乱世之民贫,而强暴之男多行无礼,故贞女之情,欲令人以白茅裹束野中田者所分麕肉为礼而来。” 《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已破项梁军,则认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通道输之粟。”应劭注曰:“恐敌抄辎重,故筑墙垣如街巷也。” 疏通句意之五 (5)评析。是对句子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给以评论分析。 以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国语·召公谏厉王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①。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②。国人莫敢言③,道路以目④。王喜⑤,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⑥,乃不敢言’⑦。”①危言悚激。②写虐,命尤不堪。③非但不敢谤也,深一层说。④四字妙甚,极写“莫敢言”之状“不堪命”之极也。⑤“喜”字与上“怒”字相对。⑥监谤,弭谤,写尽昏主作用。⑦如此四字,极写能弭谤伎俩,痴人声口如画。 二、解释文句 3、阐明语法 传注在串通句意的时候,往往把词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