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式民居大多青砖黛瓦.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朱元璋定都南京伊始,将江南等地居民移迁泰州,并修复州城,营建州治,疏浚河流,鼓励农垦。此后的六百四十多年中,泰州从未遭受兵燹之灾。于是大量不可移动的文物,尤其是建筑物得以幸存。直到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明清泰州古城风貌犹存。城区街河并行,古建筑随处可见。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保存明清古民居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一九八七年,经文物专家鉴定,泰州民宅、民居建筑被定名为“泰式民居”,与江西景德镇的“赣式民居”,安徽歙县、黟县的“徽式民居”,江苏吴县的“苏式民居”相提并论。这是泰州古文明史的物质载体,一笔不可复制的人文资源。 泰州地理上属于吴头楚尾,也就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接轨碰撞的地区,因此泰州的民居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既有北方民居封闭的建筑格局,又有江南宅第活泼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明初,因泰州受兵灾,曾从苏州迁移大量居民,这些移民也带来了苏州民居的建筑风格。泰式民居与江西景德镇赣式民居,安徽歙县黟县徽式民居,江苏吴县苏式民居遥相媲美,并称为江南四大民居。 与徽派民居相比,泰式民居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高大的马头墙和精美的砖雕;与苏式民居相比,泰式民居没有高低错落、粉墙黛瓦,而是青砖黛瓦;就是与扬州民居相比,虽然两地在文化习俗上很近,但是建筑风格差异巨大,“杨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故扬州多徽派民居,兴化过去徽商也多,所以兴化也多徽派建筑。同时受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浸淫,泰州民居不事张扬,较少装饰,因此,泰式民居具有“朴素,简单,实用”的特点。 从群体上看,泰州很多民居都借助了以院落为中心的交往空间。房屋基本上一律朝南,结构布局大致相同,有连三进,有四合院,大门朝东,后门朝西,家家皆有大门堂,很有气派。以中国传统的“间”作为民居的基本单位,由“间”组成“屋”,“屋”围住天井组成“院落”。通常沿轴线渐次展开,以堂、院为中心分若干进院落,登高鸟瞰,有比较丰富、完整的“第五立面”。有的富商的宅院甚至有几条轴线。但泰式民居中少有四合院,通常由厅堂、穿堂、堂屋、正房构成,没有厢房,原因是泰州属季风影响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东西厢房在夏季十分炎热。 小型的民居只有一个天井,大中型民居则有多个天井和庭院。厅堂是泰州传统民居中家庭生活的场所,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也是联结全宅的中心点。庭院天井是泰式民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前后两进之间用两道围墙相连成小天井,构成一个又一个小院落。天井小,占地少,但能够满足采光、通风、排水的各方需要。每进之间可分可合,前后相连而又各自独立,封闭中更显得分外宁静。功能主要包括:通风换气,接受日照,解决采光;排泄或收集雨水,通过水池和绿化的设置来调节小气候,满足室外纳凉、休息、活动的需要。 从单体上看,泰式民居大多青砖、黛瓦,屋顶大多为硬山顶,檐口平直,镂空屋脊,具北方凝重之气。厅堂和正房有前廊、廊顶为卷棚顶。单体建筑起一种承载精美雕饰以及围合群体院落空间的作用。 所谓硬山顶,也叫硬山式屋顶,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这种顶的建筑叫做硬山顶勾连搭式建筑,其显著的特征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两坡出水,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这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式样,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从细部看,门、窗、檐、柱及柱础等制作精美。为了显示门第的高贵或财富的丰厚,富有人家的宅院大门构筑考究,门楣的砖雕细致,技艺精湛,抱鼓石各具特色,石鼓上的浮雕雕刻细腻,刀法娴熟。 硬山式屋顶 泰式民居为硬山顶,盖灰色的蝴蝶瓦,硬山屋面“囊金叠步翘瓦头”,有条柔和的曲线,这是泰式民居的一大特色,屋脊的两端必有山尖翘起呈45°角。屋脊用磨砖垒叠成清水脊,翘起处中间空隙,以汪砖砌成小块堆砌各种图案,既美观,又减轻了屋脊负荷,更能抵抗风暴袭击,据说还能避邪。 人们将屋脊又称作淮脊,从上面俯瞰,整个屋面如一展翅欲飞的大鹏,屋的两端设鸱(俗称兽头)或雀尾(山尖顶端形状)。这种格局的形成,由《淮南子》中传说演化而来,相传可能驱邪避灾。由于此物非常凶猛,所以巷道两侧人家为趋吉避凶,避免正门相对,更忌讳大门与对方人家屋山尖相对,因此习惯将山尖顶处沿山墙向上砌一马头墙叫“太平山”。对屋脊和山尖的制作十分讲究,山尖高耸,如鸟雀朝天,常饰以灰塑,图案毕肖动人,十分美观。 墙顶端封檐结顶,以防雨水浸入。檐口行水处,底瓦和面瓦终端均设有瓦当,下瓦端叫滴水,上瓦端叫“猫头”,其功能既利水排出,又增加美观,既可防止鸟雀筑巢,又避免雨水浸入。千百年间各式瓦当装点其中,“福禄寿喜”“文昌化解”等等千姿百态,鱼龙变化。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