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欣赏-孤雁儿李清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散文欣赏-孤雁儿李清照 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   【内容】: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纸帐:纸制之帐。   沉香: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沉水”   断续:《花草粹编》作“断”。   玉炉:玉制香炉。也泛称高级香炉。   三弄:古笛有《梅花三弄》。   萧萧:《花草粹编》作“潇潇”。   肠断:指人极度哀伤,柔肠愁断之意。   一枝折得:折取一枝梅花。南朝陆凯与范晔交谊甚深,陆凯从江南遥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故人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春。”表现对挚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谊。   【赏析】:      此词为咏梅词。应作于赵明诚病殁之后。表现了女主人对亡夫的缅怀悼念及对亡灵的慰藉之情。     此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她是为抒孤怀才借梅花以表对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笔于景,落墨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笔无虚设。层层布景,如层峦叠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随景迁,景景生悲。此词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属词林佳品。 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  《孤雁儿/御街行》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注释:   1、纸帐:纸制之帐。   2、沉香: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沉水”   3、断续:《花草粹编》作“断”。   4、玉炉:玉制香炉。也泛称高级香炉。   5、三弄:古笛有《梅花三弄》。   6、萧萧:《花草粹编》作“潇潇”。   7、肠断:指人极度哀伤,柔肠愁断之意。   8、一枝折得:折取一枝梅花。南朝陆凯与范晔交谊甚深,陆凯从江南遥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故人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春。”表现对挚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谊。   赏析:   此词为咏梅词。应作于赵明诚病殁之后。表现了女主人对亡夫的缅怀悼念及对亡灵的慰藉之情。   此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她是为抒孤怀才借梅花以表对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笔于景,落墨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笔无虚设。层层布景,如层峦叠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随景迁,景景生悲。此词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属词林佳品。    * 李清照诗词全集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江城子与孤雁儿——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枝梅花奈何堪   ——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提及宋词,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就想起苏轼,一代大文豪,多面全才,历史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在文学方面是革新的主将。他对于词的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的藩篱,替词坛开辟了广阔的园地。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举凡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他既然用词来反映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为主,就必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而不是以协乐为主。他的词“间有不入腔处”,并不是不懂歌曲,而是“不喜剪裁以就音律”,不愿意让作品的内容受到阉割。   更值得肯定的是,苏轼所作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有所提高。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织弱的气息,突破了词

文档评论(0)

liujiao1987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