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走向共同成长.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在对话中走向共同成长   小学品德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的品德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且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的品德课堂就是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课堂是“阳光地带”、“动感地带”,也是“情感地带”。一节课不仅能展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教师理想的角色定位、与学生之间理想的师生关系,能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和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献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一个建构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快乐的课堂。   教育是否把儿童的快乐、幸福、自尊、纯真、活泼、自由、权利等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这是涉及教育本身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问题。倘若教育贬低人性,成为控制儿童的严厉手段,这样的教育无益于儿童,也是缺乏正义的。   一、预设支持型对话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我不耍赖皮》一课,教师想要让学生明白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设计了以下环节:   1.第一次游戏(击鼓传花):失败(学生纷纷表示不满)   2.师生对话:游戏为什么会失败?   3.根据学生的讨论罗列即时制定的规则:   *击鼓人眼睛要蒙严实。   *传花区域范围和动作要确定。   *观众不许发出声音提示。   *一次游戏时间为一分钟。   *胜者奖励一颗巧克力,输者表演节目。   4.按照制定的规则进行第二次游戏:成功(学生玩得很开心很投入)。   5.小结:规则很重要。出示古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由于教师选择了一个能充分显示规则重要性的游戏“击鼓传花”,因此,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游戏出现众多状况时仍能不慌不忙。因为,所有的状况都在预料之中。而且此时的状况越多,越发显示“游戏的规则很重要”。前面的乱哄哄,让学生在静下来讨论、制定规则时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谨慎,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看来,只要心中对学生有足够预设,不管课堂上刮什么风,教师心中都有把握应对处理。   二、动态生成型对话   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一课中,教师让每个孩子准备一件小时候用过的物品与同学们交流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目的是让孩子们从温馨的回忆中解读家人对自己的爱。   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我作业写不完,爸爸会经常打我。”他的语气饱含着不满。似乎还有几个应和的“嗯,是的……”面对课堂中突然出现的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意外,教师怎么办?忽视已是不可能的。孩子真实的心理往往最能激发同龄人的共鸣。只有正视它,抓住这一生成的课堂资源,调整策略,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教师坦然而从容地顺着学生的思维,请他说说最难忘的一次挨打的经过,特别是当时的感受。孩子们纷纷说:“我爸爸太凶了!无论我怎么求他,坚决不答应给我买ipad!”“我眼睛都哭肿了,我妈妈也不同意我不去上兴趣班……”   面对孩子们激动的控诉,教师首先表示了同情,接着让学生猜猜当时打他们的爸爸妈妈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呢?孩子们一下子愣住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啊!教师此时从一位妈妈的角度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真切道出“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的感受,顺势布置学生回家采访父母当时的感受,下节品德课上进行交流。   可见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牢牢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轨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由“执行教案”走向“处理教案”,在师生和谐、互动的对话中,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做人。   三、引领反思型对话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自画像》,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的性格比较急躁。”   师:“急躁?你为什么会这么说自己?”(老师没有急于评价。)   生:“不顺心,生气的时候,就会讨厌身边的同学,会骂人,发脾气。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同学们说我唱歌连嘴巴都没动,其实是因为我得了口腔溃疡,所以才没有大声地唱,回到教室,我就把刚才说我的同学的书包扔在地上。我的脾气就是这样。”   教师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反问大家“那么,同学们说一说这么做好吗?”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这样当然不好。”“因为同学之间,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当人家误会你的时候,你也应该好好地解释,做人应该文明礼貌,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   教师不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