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pptVIP

《伤寒论通解》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合病.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通解》 第二十四课:太阳病篇 合 病(二)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宋25)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生姜一两六铢,切 甘草一两二铢,炙 麻黄十六铢,去节 大枣五枚,擘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 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一、条文讲解 此条讲解桂枝二麻黄一汤方证,患者以汗出为区别。 联系宋23条理解 桂枝麻黄各半汤:卫气不足,寒邪相对重,营卫不和。 本条:卫气不足,寒邪相对轻,营卫不和。 补津液,去风邪,调和营卫。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服桂枝汤”——太阳中风证 恶寒、发热、汗出,脉浮缓 以方测证,由证推症。 “大汗出”——病不除。 那么怎么办? “随证治之” “脉洪大者”——有浮脉,而且缓 错简? 服药温热药——“脉洪大” 结合:“汗出”——桂枝汤证 “与桂枝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证 注:一两=24铢=15.625克。一合=20毫升。 1.特征症状: (1)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 (2)面色反有热色者; (3)身痒。 2.主要症状(太阳病):汗出,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微缓。 其必须首先满足主要症状(太阳病)和脉象,特征症状具备1-2个即可使用。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宋48) 先调整语序,修改一下: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讲解“二阳并病”时候,分为两个层面: 1.以阳明病为主:(若)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2.以太阳病为主: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 两种情况: A.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 B.(若)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二阳并病”——太阳与阳明并病。 如何形成? “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 太阳病发展而来。 “太阳初得病时”: 突出:“初”。 揭示: 太阳病——外感状态——“初得病时” “发其汗” 告诫后学:太阳病,只能使用汗法。 太阳病——两个问题: 1.食禁:清淡饮食,七八分饱; 2.复感:防风寒。 “发其汗”结果?——“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 误治:汗不得法。 “彻”,《字书》:“去也”,《说文解字》:“彻,通也”。 汗法一定要以“通透”为准。 1.全身微汗出;2.汗出不间断,呈持续状态,约两小时。 “因转属阳明”: 药物发汗,汗出不通透,热郁体内,损伤津液,多传阳明。 “阳明”: 1.阳明病; 2.“阳热”证候——更加恰当。 1.以阳明病为主: (若)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转属阳明临床依据 说明:由恶寒变成“不恶寒”——有阳热证候 单独展开:作为以阳明病为主的依据。 “续自微汗出”: “续”——持续, “自微汗出”——阳明病(或者说是阳热证候) “病汗” 心中烦闷感、量少却又不间断 “二阳并病” 以阳明病为主: 1.“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白虎加桂枝汤 2.转属阳明病湿热证候 红疹、舌苔厚腻,或者黄疸 麻黄连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