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下语文知识试卷题.doc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下语文知识试卷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27分)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累( )赘 气冲斗( )牛 深恶( )痛绝 忍俊不禁( )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10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 。 (韩愈《晚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师秀《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5)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7)《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3.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6分) 我们常说,爱与责任比肩而立, 自由与命运比肩而立,人道与人性比肩而立。若责任不是沉重的,又怎见爱得深沉?若命运不圈定其边界、生命不存在死亡,我们又有谁会在乎有生之王是否虚度,又有谁会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灵魂何以能无限自由?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又该拿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 )(温柔 温润),散发人道的柔光?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刚毅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____________________;有多少人的率直纯真是因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大的情感。 生活的重负,若细细回味,其中也一定饱含( )(奖励 恩赐)。我想哲学家尼采应该会同意这个看法,否则又是什么不能使他说出“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七年级语文 第1页共6页 (1)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2)请修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3)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句话。(2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C.“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说”是古代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代的说明文大体相似。 D.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21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18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射/不亦精乎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 岂能/为暴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