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沃林格尔(德)著:《哥特形式论》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年 李一 著: 《中世纪晚期欧洲哥特式绘画艺术风格史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12年4月 李犁 张一 著:《12至15世纪哥特式绘画艺术的民族精神内涵》 重庆大学《水墨丹青》期刊 郑春泉 著: 《十五世纪哥特式绘画风格对意大利绘画影响的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2008年五月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著:《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Art History 图片数据库 中世纪(476—15世纪)的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其中,中世纪绘画包括五个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绘画(2-5世纪);二.拜占庭绘画(5-15世纪);三.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四.罗马式(10-12世纪);五.哥特式(12-15世纪)。 “哥特式绘画产生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并伴随哥特式建筑的发展而产生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在13世纪中叶出现在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图、北欧的板上画和意大利的湿壁画中。” “哥特式绘画主要包括玻璃镶嵌画、插图画、 壁画和镶板画。由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采用了石头骨架 结构和宽大的窗子,壁面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壁画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北欧国家,大型壁画没有继罗马之后继续发展;而玻璃镶嵌画取代壁画成为主要绘画形式,并获得高度繁荣。” “玻璃镶嵌画由各种不同形状、不 同色彩的小块玻璃片拼合、镶嵌而成。玻璃镶嵌画通常采用深暗而强烈的色彩,如以蓝色为背景,以墨绿、金 黄为主调,以紫罗兰色为补色,以褐色和桃红表现肉体。 玻璃镶嵌画的创作受到当时教堂雕刻的影响,二者有着 同样的题材和同一类型的人物。它的黄金时代在1200~ 1250年间,在此之后,这种画的创作随建筑活动的减少 而相应减少。” “在哥特式时期,壁画特别是大型壁画只在意大利才 得以继续发展。意大利教堂从未向北欧教堂的垂直式骨架玻璃窗结构发展,它保留了允许壁画存在的大面积墙壁。镶板画和镶嵌画也在这里继续发展。中世纪意大利 绘画的发展,建立在古典艺术传统基础之上,并始终与拜占庭艺术保持着密切联系。当玻璃镶嵌画在北欧国家的绘画中取得主导地位时,在意大利绘画中却是拜占庭 的影响压倒了仍然留存着的罗马式因素。” “ 哥特式因素于 13世纪开始渗入意大利绘画,并与新拜占庭风格相结合。这一时期,意大利绘画迸发出极大的创造力。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成为文艺复兴美术的发端,并将对其后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意大利哥特式代表画家有锡耶纳画派的杜乔和马丁尼、佛罗伦萨画派的乔托。” “ 这些画家也经常被归入文艺复兴画家之列 。” 哥特式绘画的特点: 1、写实性 早期的哥特式绘画比罗马式和拜占庭式风格展现出更强的写实性,那时的画家显然十分着迷于透视的效果和创造真实的幻觉,许多图画展现出错综复杂的优雅和细腻。 2、叙事性 早期哥特式风格显著的特点是对叙事性的偏好,以及对对基督教精神的超拔,常常是充满激情的表现。 (以上两种绘画特征,我们可以在佛罗伦萨和锡耶纳绚丽的“板上画”中看到) 3、图像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过度 奇马布埃(Cimabue)的《圣母子荣登圣座》这幅画恢弘、恬和、庄重,在情感内涵上超越了拜占庭圣像画的程式化的呆板形象,对质感把握准确,创造出开放的三维空间,这些所有的新的进展都令人激动。在他之后的乔托、杜乔等都对三维空间的塑造有所发展。 乔托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画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位画家。在西方艺术史上,是乔托第一次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以绘画的形式创造另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幻觉真实。 这种幻觉真实的确立主要基于以下两点成功: 感觉合理的空间关系和具有一定体量感,作了正确的透视缩短处理的人像。乔托及观者的视点为依据,从平视的角度出发组织画面,在前景中安排他的整个场景。在西方绘画史上,将绘画空间作为观者所处现实空间的延伸来处理的第一人正是乔托。 乔托的人物以形象单纯、造型凝练而见称,其结实厚重的形体有如纪念碑一般庄严。乔托的作品,无论在整体构图还是在单体人物中,都渗透着严谨、深沉与阔大的气质。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 这一幅《耶稣进入耶路撒冷》 耶稣治病救人的故事,是圣经中耶稣行传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里讲的是耶稣救活了拉撒路以后,耶稣及其门徒正准备进入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民族的主要节期。犹太历以此节为一年的开始,约在公历三四月间)。此事震动了所有犹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