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时间 : 2008 年 11 月 29 日 来源 : 本站原创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294 【字体:小 大 】
〔摘 要〕 介绍了火电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针对氢气、氯气、氨水、联氨、
强酸强碱、抗燃油、六氟化硫等危险化学品在火电厂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可能发生事故的途径、危害程度
及可能涉及的范围,并逐项提出了使用安全管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火电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因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废弃过程中,可能发
生事故。 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各种类型的危险化学品, 为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有效的控制,
必须预先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可能发生的事故形式、危害程度及可能涉及的范围等因素进行分析,以降
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程度。
1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特性
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 8 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
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火电厂根据机组容量及辅助设备的不
同,使用的化学品略有不同,但目前大多数大型火电厂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基本一致,主要有:氢气、氯气、
氨水、联氨、强酸强碱、抗燃油、六氟化硫等。这些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而且大
多数危险化学品同时具有这些性质,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综合考虑。
2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分布状况及特性
火电厂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布情况如图 1。
2.1 氢气 (H2)
氢冷发电机组利用氢气传热、散热能力良好的特性,将氢气作为发电机的冷却介质。
氢气为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它是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征的危险气体。一旦泄漏,
便可逸散在空中迅速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且遇火爆炸燃烧后的火焰容易顺风迅速蔓延扩展。
当气体从容器、管道口或其破损处高速喷出时会产生静电。由于静电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忽视,
所以静电火花是引起氢气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隐患。氢气从钢瓶、制氢缸等处高速喷出时,瓶内存在的铁
锈、水、螺栓衬垫处的石墨或氧化铝等杂质都会引起静电的产生。
2.2 氨水(NH3·H2O)或液氨、联氨 (N2H4)
发电厂在锅炉补水处理中, 利用氨水调节给水 pH 值,加入联氨等除氧剂进行化学除氧, 从而防止给水
系统发生腐蚀。
氨水(NH3·H2O)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液体,具有弱碱性,易挥发。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会刺激
眼睛,烧伤皮肤,引起呼吸困难或强烈窒息性咳嗽。质量浓度约为 5 mg/L 时,有强烈刺鼻气味,质量浓度
为 20 ~50 mg/L 时,眼和咽喉有刺激感。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液氨为无色液体,由气态氨液化而得,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液氨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
险,空气中氨气体积分数达 15.7%~27.4%,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联氨 (N2H4)为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于氨的刺激气味。联氨易挥发、易燃、易爆,极毒,对眼睛有刺
激作用,能引起延迟性发炎,对皮肤和粘膜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2.3 氯气 (Cl2) 或液氯
发电厂通常向循环水中加氯杀死水中微生物,防止微生物在凝汽器内繁殖、形成粘垢引起传热效率降
低和腐蚀。有的电厂在生活水中加氯进行杀菌。
氯气 (Cl2) 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臭味,有毒,一般操作场所空气中含氯不得超过 0.001 mg/L 。它
是一种强氧化物质,可以与普通物质发生剧烈的爆炸性反应,或生成爆炸性化合物。当氯气暴露于潮湿的
组织,如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时,则会发生快速的腐蚀反应,引起咳嗽、喉及支气管狭窄、肺水肿、眼
睛和咽喉的灼伤等。
氯气在压力增加或者在温度低于 - 34℃时,呈清亮的、琥珀色液体状态, 氯气通常被压缩成液体储存在
钢制容器中。
2.4 工业盐酸 (HCl) 及氢氧化钠 (NaOH)等
发电厂在水处理设备再生过程中, 多使用盐酸 (HCl) 及氢氧化钠 (Na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