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人去世报道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docVIP

从名人去世报道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名人去世报道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名人去世案例 闫肃 28日上午,歌手于文华在自己的实名认证微博发布消息称,著名艺术家阎肃当日在空军总医院因病去世。很快,于文华又删除了这条微博,并发微博称消息不实,严重失误,向老人家及其家属致歉。但“阎肃去世”的信息已经引发了网友的大量转发和哀悼。众多新媒体在此次“乌龙”事件中也未能幸免: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均以最快的速度推送了“阎肃去世”的消息。 前一刻“被去世”、后一刻又“复活”的大逆转剧情,近些年尤其是自媒体勃兴以来,曾多次上演。 余秋雨 2010年5月26日下午有网友“华西阮长安”在其微博里爆料:“联合报2010年5月26日电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昨日凌晨5时因心肌梗塞在上海华山医院病故,享年64岁。”余秋雨通过其微博第一时间发布 辟谣声明。 成龙 被死亡时间:2011年3月29日 2011年3月29日下午,一条“成龙因心脏病突发在美国去世”的新闻惊现外国网站。成龙本人随后向大家报平安。被问及是否生气时,成龙说:“一点也不生气,又不是第一次这么传”。 有媒体曾做过统计,自2005年以来, 成龙隔一年“死”一次。如果每次都生气,估计会被气死的。 金庸 2010年12月6日晚,一网友发了微博,称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时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据说这条谣言在传播的时候,金庸正在吃晚饭。不久,该消息被证明为假消息。不过,2011年10月15日3点12分,金老先生又在该医院挂了。当然,还是假消息。据不完全统计,金庸已经“逝世”20多回。 “名人去世”,让人想起了曾经热播的美剧《新闻编辑室》中的一个情节。电视台的编辑室正在急切地讨论一则名人的死讯要不要马上播出:支持马上播出者的理由是,“每一秒钟都有上千位在我们这儿看不到死讯的观众会转台”;反对者则坚持,“新闻不能宣布一个人死亡,只有医生才能。”顶着收视率急速滑落的巨大压力,仍旧坚持去医院寻找第一手消息源进行证实,这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坚持。但在“阎肃去世”闹剧中,我们却目睹了这一基本原则的失守。 名人都曾遭遇过在网络世界中“起死回生”的无奈。对个人和亲属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感情伤害,尤其是对一位正缠绵病榻与疾病做斗争的老人来说,这种伤害之深,恐怕是那些轻敲键盘、瞬间发送信息和评论的人所无法体会的。“阎肃去世”首发于微博,此后新媒体却将其作为新闻纷纷推送,虽然赢得了一时之“快”,最终却伤害了新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在文艺界,类似名人去世的假新闻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本应严肃对待的新闻报道却变得如此不严肃,不禁引人深思。名人去世消息,一向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抢发或独家发布一条名人去世的新闻能赚到不少阅读量、点击量。正因名人效应的存在,不少媒体往往会盯着他们的生死,以至于某一天听到风吹草动,就不分真假,争相转发假消息。从金庸到洪金宝、成龙,从小沈阳到姜文,近年来“被死亡”的名人着实不少,阎肃老爷子这次算是“躺枪”。   诚然,名人去世是重大消息,媒体力争在第一时间抢发也无可厚非。但事到临头,有些公共媒体往往处理得极不严肃,毫无新闻专业精神可言。比如,他们采用的消息,往往来源于并不可靠的自媒体,如个人的微博、微信发布的信息。而为了抢时间,一些公共媒体的官微也根本不加核实、甄辨,就加以转发,并点上蜡烛送上“一路走好”的祝福语,实在是荒谬至极,且丧失了追求真实的新闻基本节操。在今天自媒体泛滥的时代,公共媒体随意转发自媒体消息已成为“习惯”,很容易转发假新闻,闹出令人尴尬的乌龙。   媒体不是文字的搬运工,在新闻与公众“见面”之前,对信息真实性的核实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如果一味盯着名人的生死,却又不对信息进行核实,等到失信于人,媒体变成“狼来了”的主人公,则是自己搬石头砸脚,堵了自己的前路。不管是多大的媒体,一旦丧失了公信力,就等于丧失了生命力,假新闻恰恰有损媒体的公信力。倘若能吸取此次事件的教训,避免再闹名人去世的乌龙新闻,对媒体同行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 《饥饿的苏丹》 1994年,黑人摄影师凯文·卡特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获得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巨大的荣誉和批评同时而来:“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个小女孩?”几个月后,他自杀了,只留下一张字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然而,在姚贝娜去世的时候,却有的新闻记者如同食人的秃鹜一样,焦急的在病房外等待她的死亡。 1月16日16点55分,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17日凌晨,知名娱乐爆料人“娱乐圈揭秘”在其微博晒出了一位媒体人发的文章。从文章的语气来看,这是一位16日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现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